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意

唐代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
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
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
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事长征:从军远征。
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

鉴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村归兴十首 其一 上林烟树

明代顾清

思家千里梦,恋阙万重心。欲去频回首,烟霏满上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 其二

宋代廖行之

逸兴飘飘鹤九皋,凉州那得费蒲萄。一从卜筑东山胜,便觉声名北斗高。

手种百花从日涉,心澄万虑弭汤鏖。主人已作骑鲸去,谁与鸿濛共胜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月逐人来(灯夕赵礼端席上)

宋代张元干

花迷珠翠。香飘罗绮。帘旌外、月华如水。暖红影里,谁会王孙意。最乐升平景致。
长记宫中五夜,春风鼓吹。游仙梦、轻寒半醉。凤帏未暖,归去熏浓被。更问阴晴天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偷春词 其一

明代韩殷

江上年年春草,酒楼处处笙簧。春衫绣罗香薄,应有待月西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吴而待守归州

明代欧大任

汉室分符属俊良,喜君得郡古丹阳。去时佩印辞京邸,到日题诗出射堂。

大别东连荒梦泽,潜江南下乱潇湘。三休竟望荆台远,九辨空思汨水长。

熊绎旧邦留荜辂,灵均遗庙洁椒浆。竹枝渐习巴渝曲,月峡遥归蜀客航。

几处种山还采蜡,何人驻马问耕桑。拔河应笑祈农异,竞渡堪怜习俗狂。

百里芜城夔子国,千家菰米楚人乡。讼庭山鸟时时下,燕寝江蓠冉冉香。

露冕褰帷真此地,浮云征雁自殊方。吴公治行推高第,禁掖行瞻日月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致政王宣义挽辞 其二

宋代史浩

天大于门报,人歌窦氏芳。诤臣登冢嗣,圣德在吾皇。

柏惨方庐墓,琴祥定趣装。他年疏大国,锦轴屡燔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月出城别张唐公会玉仙观

宋代蔡襄

陇麦青青沟柳新,春归聚落少逢人。
如何试与持鞭手,拂却向来身上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虚碧自龙虎归

元代宋无

雨巾风帽别真师,雪满天坛驾鹤迟。
囊佩山图行几日,棋逢仙客看多时。
丹房芝术春英长,玉洞烟霞夜梦离。
定有台公远相送,瓢中添著岁篇诗。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