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陈章甫

唐代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注释

鉴赏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

  

创作背景

  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以赠别。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04 .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御沟新柳

唐代李观

御沟回广陌,芳柳对行人。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畏逢攀折客,愁见别离辰。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
嫩阴初覆水,高影渐离尘。莫入胡儿笛,还令泪湿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文式上人月溪

金朝李龏

菰蒲声里著禅扃,一派蟾光画不成。试看世人心似火,何时得此定中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镇远小田溪见路西一洞甚奇

明代祁顺

晓过小田溪,崆峒傍路西。巧从天地设,幽称鬼神栖。

雨足苍苔润,云深白日迷。穷探吾未暇,对景谩留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病春

明代王彦泓

樱桃花尽雨霏霏,慢炷沉香熨夹衣。谁见靓妆临画槛,自耽娇病掩红扉。

烛辉坐久余三寸,带眼愁来减一围。为报春时最相恨,莫淹归计等蔷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转轮八花诗 其一

宋代项安世

昊芒布政,律吕旋阳。草衰化绿,木瘁回苍。老惊岁换,少喜年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四 飞盖园

宋代司马光

军中富馀暇,飞盖南城隈。雍容陪后乘,一一应刘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游五峰度夏代别倪倅敦复

宋代郭祥正

六月执热思云泉,五峰参差如绀莲。修松杰柏上参天,老鹤栖唳哀猿悬。

嫦娥夜濯清冷渊,岩户晃白飞群仙。胡不往矣逃尘缘,散发赤脚临风前。

高轩朱衣君自便,去住彼此遥相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斋即事六言一首大云特索余书故书之

元代本诚

径远松篁蓊郁,日长庭院清虚。大贵莫过学道,至乐无如读书。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