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秋夜

唐代李德裕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事深夜才归。
千家万户此时已经寂然入梦,月光下露水清莹点湿了朝衣。

注释
宫:一作“官”。戎机:军事机宜。指作战的状况。戎,战争。《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载笔: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金銮: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此指皇帝处理国事的大殿。
寂寂:寂静无声貌。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朝衣:

创作背景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复幽燕,定回鹘,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在唐朝那个诗的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此诗就写于他为宰相期间。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97-598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87-988

赏析

  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因为这不仅是李德裕的诗,而且是诗的李德裕。它像是一则宰辅日记,反映着他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断。

  中晚唐时,强藩割据,天下纷扰。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叛镇,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总理戎机。“内官传诏问戎机”,表面看不过从容叙事。但读者却感觉到一种非凡的襟抱、气概。因为这经历,这口气,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大厦之将倾,全仗栋梁的扶持,关系非轻。一“传”一“问”,反映出皇帝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间接显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为首辅大臣,肩负重任,不免特别操劳,有时甚至忘食废寝。“载笔金銮夜始归”,一个“始”字,感慨系之。句中特别提到的“笔”,那决不是一般的“管城子”,它草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菱歌

南北朝鲍照

烟曀越嶂深。
箭迅楚江急。
空抱琴中悲。
徒望近关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月三日得雨

清代胤禛

三春淑气动萌荄,膏雨知时四野皆。东作共看沾溉足,西成咸庆岁时谐。

柔桑陌上青含秀,稚麦田间绿正佳。伫览霏霏飘洒意,眷予兆庶少抒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

唐代韩愈

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
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瑞莲 其一

元代贝琼

双花相向复相辉,白帝西游拥一妃。羽盖风清朝并载,珠宫月冷夜同归。

翠房已作鸳鸯结,红粉那成蛱蝶飞。亭上酒醒杏不断,满汀暮雨湿仙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朝雨

明代范景文

拈得花朝字,无花亦自怜。移情听夜雨,借景看云烟。

霁赏期明日,芳游忆去年。一杯春水绿,携上泛湖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旅

明代韩邦奇

赤叶萧萧下晚林,客舟暂系转愁深。十年宦迹双蓬鬓,万里浮踪一破琴。

江阁风高悲旅笛,霜城日暮急秋砧。邮亭寂寞逢村酒,独对黄花一醉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闺曲

明代胡应麟

沉水香销白玉壶,薰笼斜倚月明孤。狂夫尚作潇湘客,夜夜金风落井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 秋夜

清代刘云琼

独伴孤灯,紧攒翠黛。雕阑倚遍无聊赖。闲添宫饼篆烟微,一轮霁月悬窗外。

彩笔拈来,花笺重载。玉人此夜知何在。空教清泪洗残妆,那堪今夜愁如海。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