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韦处士郊居

唐代雍陶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秋天 写景 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哦,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
走出门外,已是夕阳西下,秋天的景色也失去了平时的姿彩。只剩下冷森森的万竿绿竹。沉沉的暮烟正从蜿蜒流淌的溪水上升腾起来。

注释
韦处士:韦处士生平不详,不仕之士。
绕砌:石阶。
万条寒玉:玉质清凉,故称寒玉。多用以比喻清冷雅洁之物。此指寒竹。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唐诗宋词元曲二:线装书局,2002.01:第659页
2、 刘斯奋,刘斯翰.唐宋诗词彩图辞典:花城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103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是一首描述友人韦处士郊外隐居环境之作。诗人在郊居中没找到友人,就在院内绕了一圈,看到秋色甚美便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参考资料:

赏析

  首联写韦处士郊居庭院景物,起句描写整个庭院满是飘飞飘落的红叶,将深秋庭院装点得色彩绚丽、纹饰斑斓,极富诗情画境。所以,诗人以“诗境”二字赞叹共庭院之奇景妙境,虽然抽象,但却绝佳,堪称微妙夺神。而韦处士并不去清扫地面的红叶,顺其自然,一任红叶飘落,表现出韦处士喜爱、欣赏自然野趣的兴致。次句写韦处士室内弹琴,那清泠的琴声在庭院台阶间缭绕回旋,从琴声流荡之间,不时地从暗处传出泉水滴答的声响,琴声有暗泉的泉水滴答声响陪伴,汇成自然美妙的音韵和旋律。古代弹奏琴声,多有觅求知音的寓意。此处,写琴声有暗泉相伴,暗示出韦处士以自然天籁为知音的自得其乐的清高。

  次联写韦处士郊居门外的景物。三句写门外正是秋晚黄昏晴好的天气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1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雪山次吴宁庵先生韵 其一

明代顾清

夸娥失喜巨灵号,腾六平分缩地劳。孤牖忽惊银海立,两峰谁论玉山高。

嵚岩似欲生云母,融液犹堪瀹涧毛。为报朝阳莫相妒,先生吟笔正翻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酬郭子功行次新林见寄

宋代黄履

感君故意长,赴我同襟期。愧无芳兰美,叨沐清风吹。

舒文振颓波,岁莫起我思。大鹏息六月,饮啄宜天池。

如何偕鹪鹩,深林安一枝。固穷颜如丹,欲老头未丝。

元凯承华勋,正值休明时。脱身事幽讨,徒使余心悲。

况当雪纷纷,更得新林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里岩

明代程敏政

不知何代起神雷,凿此双峰压路开。数点落星浮水次,一湾晴雪洒岩隈。

词人试险身全汗,剑客临风志未灰。我欲深镵崖石上,改封君作大飞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 其一

清代毛奇龄

绛帐迢迢结作云。东风吹皱石榴纹。芙蓉弄色调金粉,蛱蝶寻双认绣裙。

花羃历,思纷纭。游车归去日斜讯。不知唱得难忘曲,十二钗边若个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人三首次韵道卿

宋代张耒

醉里纷纷散别筵,醒来客枕一灯前。
黄茅野岸三更月,春水长亭十里船。
一点泪凭谁寄与,十年香在恨依然。
空疑窗外梅花发,珠箔青楼若个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 甲辰九月十五日夜饮独乐见山台坐中作

宋代赵鼎

屋下疏流水,屋上列青山。先生跨鹤何处,窈窕白云间。

采药当年三径,只有长松绿竹,霜吹晚萧然。举酒高台上,彷佛揖群仙。

转银汉,飞宝鉴,溢清寒。金波万顷不动,人在玉壶宽。

我唱君须起舞,要把嫦娥留住,相送一杯残。醉矣拂衣去,一笑渺人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致爽轩 其二

宋代米芾

夕紫堆香豆,朝岚映墨池。客来不须报,正是学书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包孝肃祠

清代成鹫

孝肃门前车马声,野棠开后百花生。昔人如水今如市,古道谁为掉臂行。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