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正是。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的早春时节。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9-730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薛教授靖轩

五代丰有俊

小船行行过晴轩,衾紬帷楮兴修然。
如何打叠江湖志,甘守陈编隐几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蔡京侍御赴大梁幕

唐代刘得仁

同城各多故,会面亦稀疏。及道须相别,临岐恨有馀。
梁园飞楚鸟,汴水走淮鱼。众说裁军檄,陈琳远不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吴明叟集鹤林五首 其四

宋代汪藻

支头涧底石,濯足松下泉。吾生傥有此,无复东西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遣兴寄徐抱独

宋代周端臣

楼外垂杨啼晓鸦,楼中倦客醉思家。
东风不管春将半,一夜清寒勒杏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僧东冈图

明代朱朴

深山穷谷蹊径微,草树蓊郁行人稀。中有道者脩白业,饭蔬饮水云萝衣。

经年何曾下平地,白日黄昏寺门闭。夜深明月上东冈,松影隔林山犬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赐鲥鱼

明代林文俊

礼成荐鲔圣心欢,恩许尝新遍从官。一饱敢忘明主德,百年深愧腐儒餐。

銮刀细切怜霜脍,官酝旋开侑玉盘。食罢感恩思补报,冯驩长铗未须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纻歌二首 其一

明代胡应麟

葡萄之酒琥珀缸,金罍玉斝春茫茫。博山炉焚沉水香,翠屏朱户罗笙簧。

援琴鼓瑟流清商,洞箫遏云声飞扬。珠帘不捲凝夜霜,千花万花夹华堂。

明星烂烂出东方,左挟安陵右龙阳。美人翠袖娇红妆,秦城卫女纷成行。

愿君一盼生辉光,清歌盈盈绕画梁,夜如何其夜未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六字令

清代周之琦

天。多事蟾钩要上弦。从何缺,只为有团栾。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