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稀疏,楝花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49-250

别解

  首句的“长扫”,一直解释为:经常打扫,“长”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静”同“净”。于是,首句就解释成了:由于经常打扫,庭院干净得一点儿青苔都没有了。

  如果不问,这样的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因为这样的解说已经通行了好几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联系生活,就会发觉,这样的解释并不合乎事理。

  说“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经很勉强。如果视“扫”为打扫,那么,被借代的应该也是可以打扫的;借代的也应该是被打扫的一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扫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扫的。请问一下,经常登梯子扫房檐,谁扫过请举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兴,打扫也无妨,但是,秋风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扫不

  

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玩月遇云

唐代章孝标

无端玉叶连天起,不放金波到晓流。暗惜蚌胎沈海面,仰思鹏翼破风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 其八 陆机宅

宋代韩维

出身岂明代,涉祸固以深。一观废兴迹,可用当所箴。

高门非昔时,乔木或遗阴。空令吊古士,感激成幽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倦绣图

元代杨弘道

五绒未竟小花枝,欹坐无言若有思。风暖日长人自困,也应如我拨书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 于公索幻化

金朝王哲

幻化色身绕。电脚余光水面泡。忽有忽无遄速甚,如飙。

过隙白驹旋旋飘。

何不悟虚嚣。早早回头养玉苗。苗上金丹光泼泼。

彰昭。透过云衢入碧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證西堂新创落成二首 其二

明代释函可

敢负心期力已非,年来多病愿俱违。门庭既立仍虚待,云水行看此地归。

横出一枝犹寂寂,曾经三棒自依依。客床半尺须频扫,拄杖时来问翠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鹤楼公宴 其一

明代许相卿

楼台仙迹古城隅,尊俎英僚胜会初。全楚雄图归指顾,清湘幽愤入踌蹰。

江光蜿蜿晴虹迥,沙渚娟娟野日虚。客子自多云水意,扁舟却羡洞庭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长女宝懿

清代李长霞

秋蓬去故所,随风自东西。人生遇时艰,移徙将安辞。

今兹别汝去,念汝不能携。山川虽云远,音书肯尔稀。

不见林中鸟,晨飞暮相依。勿为别离念,相共自有期。

暖日煦早春,好风拂柔枝。万物豫天和,胡为常凄其。

努力以自爱,慰我桑榆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五首 其四

清代史承谦

芍药初红,樱挑乍熟,楚天一笑相亲。琴歌酒颂,酬答动兼旬。

忽向津亭解缆,离筵畔、檀板频频。梅风过,夕阳烟雨,中有未归春。

年来憎蚤虱,流传赋笔,多少伤神。叹骅骝老大,騕袅清新。

何事悲沉怫郁,探佳丽、与拂诗尘。西湖畔,冰荷仙桂,留待苦吟人。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