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唐代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注释

此词也见于北宋张耒词集中。
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朱熹注:“菡萏,荷华也。”陂(bēi杯):水池。《说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即谓千顷池也。”这里“十顷陂”即言“十顷池”。
举棹:此处“举棹”与下面的“举棹”、“年少”,均无实际意思,是采莲歌中的“和声”,如今人唱号子时“嘿嗬”、“哟嗬”之类。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指出:“此二首中之‘举棹’、‘年少’,皆和声也。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莲十顷陂’一句,余人齐唱‘举棹’和之。”
鸭儿:船家所喂养的小鸭

评析

  这首词写出了采莲女子的活泼嬉戏情态。

  首写荷花满塘,香闻十里的背景以及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的情景。后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也是“贪戏”的进一步形象写照,欢笑之声可闻,活泼之状可见。汤显祖评道:“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面见之。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汉南可采莲》。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有和声。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景,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

  
皇甫松

皇甫松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芙蕖花上濛濛雨

宋代毛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又冷落、池塘暮。何处风来摇碧户。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玉京人去无由驻。恁独坐、凭阑处。试问绿窗秋到否。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 其五 改参寥诗

明代俞彦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繇。藕花无数满汀洲。

五月临平山下路,蚕成衣褛麦成秋。人家多住浅溪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匡南宗藩别馆

明代皇甫汸

不识王孙贵,翻同隐者流。池开半亩曲,地即小山幽。

霜冷蒹葭夕,天长雁鹜秋。何须章水上,怀眺倚空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程自邑淮上

明代朱曰藩

梁苑沙墩路几千,客情冷落逼残年。
兔园宾酒樊楼妓,一曲琵琶欲雪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代吴殳

胡床数弄渺难踪,只有清疏景物同。几片晓梅江岸月,一行秋雁墅楼风。

却愁猿骨侵人籁,更叹《龟兹》误国工。那得中郎来仰卧,会稽千亩正丛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笠泽三贤堂诗三首 其二 季鹰

宋代韦骧

鲈鲙白鲜盘玉缕,莼羹涎滑煮龙髯。可怜水月交光夜,一笛西风自捲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至长安(时自外郡再授郎官)

唐代刘禹锡

左迁凡二纪,重见帝城春。老大归朝客,平安出岭人。
每行经旧处,却想似前身。不改南山色,其馀事事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亭送宣别驾

元代徐贲

清尊别酒此相同,歌断新亭柳下风。惆怅归愁与离思,因君并得过江东。

皇甫松

皇甫松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