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参考资料:

1、 李丹,孟勋主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06:138

创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参考资料:

1、 本社.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M].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5.05.第145页
2、 章月根主编. 学而时习之 上[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0.第9-10页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良金秋官录囚江右有发其同官不谨事者所司衔旧怨窜君名其中调东昌督马通判众知其诬而莫与辨也诗以送之

明代顾清

东观图书共昔年,西曹风月许联编。论心合在青云上,抚事空嗟白璧前。

晓日鹓鸿犹尺只,春风駉駜又三千。池鱼塞马俱休论,且读南华第一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太子太保晁文公挽词二首

宋代宋庠

帝禁留辞范,儒林老栋材。
方期割牲礼,遽近奠楹灾。
岁晏巢鵀逝,天秋吊鹤来。
宗工铭盛德,千古照泉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竹送周蒙南归 其二

明代杨士奇

志人厚积而迟发,春花不待秋风吹。龙驹一蹶岂足叹,鸑鷟重鸣应可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甘州 和社友用玉田韵赠别

清代易顺鼎

恨行云只解向天涯,无意蘸芳洲。正蘋花弄晚,南鸿西燕,相对悠悠。

一样凄凉残照,明日莫登楼。载得情多少,分付扁舟。

唤酒依然江上,把年华似锦,掷与轻鸥。看青山数点,点点是离愁。

且休寄宫沟怨句,怕误他红叶尽飘流。西风紧,断魂难觅,都化戍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风第一枝 春雪

清代蒋春霖

糁草疑霜,融泥似水,飞花觅又无处。树梢才褪遥峰,帘外暗兼细雨。

轻冰半霎,甚倚著、东风狂舞。怕一番、暖意烘晴,还带绿梅销去。

花市冷、试灯已误。芳径滑、踏青尚阻。依然浅画溪山,愁杀媆寒院宇。

春回万瓦,听滴断、檐声悽楚。剩几分、残粉楼台,好趁夕阳句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子京下远雨过对月

宋代郑侠

年虽小歉俗安苏,小雨时时济旱枯。
天为下民成晚霁,月将三五上东隅。
星如青女临银镜,人似寒冰在玉壶。
想是庭前吟望久,岂殊云外一轮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严州同太守游乌龙寺 其一

宋代黄裳

参天松径夹篮舆,僧在乌龙腹内居。莫道此山无妙用,但看云雨见真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席上赋

元代杨维桢

萝洞兰烟绕烛徽,三更三点妓成围。
鱼吹绿酒常双跃,雁列瑶筝不独飞。
隔座送阄喧中射,当筵呼掺促更衣。
鸡鸣乐极翻凄断,阙月纤纤照影归。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