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

文言知识

字音
⒈秦军氾南:氾,fán ;
⒉佚之狐:佚,yì;
⒊夜缒而出:缒,zhuì;
⒋君之薄也:薄, bó;
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
⒍共其乏困:共,gōng;
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
⒏夫晋:夫,fú(译为‘那,表示 远指 的指示代词’);
⒐阙秦:quē ;(也有标注 jué,高中教材上标为quē,高中苏教版为jué);
⒑秦伯说:‘说’通‘悦’,yuè;
⒒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杞,qǐ(应为三声),逢,páng;
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创作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参考资料:

1、 思履主编;(清)吴楚材,(清)吴调侯选编,彩绘全注全译全解古文观止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24页

赏析

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

  

简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

  说客在春秋之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穿梭来往于各国之间,或穿针引线,搭桥过河,或挑拨离间,挖敌方墙角,或施缓兵之计,赢得喘息之机。可以说,缺少了这些用现代文言汉语称为外 交家的角色,春秋舞台所上演的戏剧,必定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精 彩纷呈,波澜迭宕。有了他们,台前。台后两条战线上真是热闹 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古代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幕。

  我们发现,说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辞辩才,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往往善于抓住利害关系这个关键,在利害关系上寻找弱点和突破口,从而大获成功。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 说退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为郑国解了围,便是一桩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酬沈仲归

宋代许及之

刘墙屈垒敌金汤,今继薰风写拒阳。久住扬州诗富艳,暂归孤屿句清凉。

檐声叠喜随花落,野色方期共竹光。偶苦河鱼今少愈,不应樽酒负鹅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徽宗皇帝读阁支降御笔赞

宋代岳珂

昭回之秘天所示,风行雷历动一世。
独持八柄昭驭贵,驭贵驭富抑共细。
百年史牒记金匮,木脚东廊果何地。
谁从六阁得幅纸,朱书旁行俨如此。
贵珰日月书纸尾,宛如宣和见宣底。
参稽天笔良不类,恭览比方三叹喟。
王蔡诸臣真可罪,区区球补虮虱耳。
汴都仿佛尘未洗,此帖间行来万里。
大书尊尧底王氏,责以格君法当尔。
奸谀直笔诛既死,原以所书裨太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归南昌 其一

明代释宗泐

红颜绿发映春袍,三十年前白下桥。乱后重逢天竺寺,相看如梦说前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泊练祈塘

明代李昱

枕上春寒酒未醒,小舟还此泊芦汀。雨声欲趁夜船到,一夜东风吹塔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吕公导余游飞水潭

清代王文诰

笠屐坏色衣,冲雨寻飞泉。枫人蹑我后,维摩导我前。

缘崖面峭壁,震惊两耳边。竭蹶赴山亭,大叫龙喷涎。

急溜泻岩肋,下注硗确穿。破空一激响,个个冰花圆。

忽为蝴蝶飞,十百回翩跹。扑散万银竹,荡开千炉烟。

中洼一丈石,迹之见藕船。驾言汎天湖,鼓枻凌颠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屏堂

宋代方信孺

月峡旁通玉液池,采舟争胜出宫闺。
荒台今日人相问,野草无言日自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北海

宋代陈从易

闻道荆王废池馆,化为徐湛好亭台。
江山形胜周遭见,花木芬芳次第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陵送赵知县二首 其二

宋代项安世

别离底处最堪怜,君上吴船我蜀船。从此相思真万里,重来何止又三年。

司州刺史髭如戟,国子先生瘦似椽。二子有情须问讯,为言重九向西川。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