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79-280页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主编.中国古代诗苑精品: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08月第1版:第534页-第536页
胡令能

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诗三十首·其五

金朝元好问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翠云岩次陈默堂韵

宋代罗从彦

济渡游丹洞,穿林惹翠云。迩来多野趣,殊觉少尘纷。

笑日花迎客,临岩鸟唤群。真机皆自得,此道与平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古木幽禽图

明代杨士奇

古木含春泽,纷敷枝叶清。群飞各有类,动息相和鸣。

蔼蔼天地间,品物遂生成。无轻画史意,可怡仁者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居二十咏 其十六 长生草

宋代洪适

经时久枯槁,得水即青葱。起死医无药,返魂香有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显恩寺

宋代曹勋

笋舆轧轧度林峦,投宿招提一枕宽。
尚有山头半峰雪,助成清夜五更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杂书二首 其二

宋代朱淑真

窗外蛩吟解说秋,迢迢清夜惜前游。月华飞过西楼上,添起离人一段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笑指颓龄

宋代吴潜

笑指颓龄,循环雌甲,卦数已圆。叹蜀公高洁,休官去岁,温公耆旧,入社今年。底事崎岖,苍颜白发,犹拥貔貅护海堧。君恩重,算何能报国,未许归田。遥怜。宛居山前。正水涨溪肥系钓船。纵葵榴花闹,菖蒲酒美,都成客里,争似家边。寄语儿曹,若为翁寿,只把鸥盟更要坚。翁还祝,愿欃枪日静,?稏云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华盖仙亭大松示柳道士

宋代孙觌

系舟古巴江,曳杖真仙亭。金舆簇画戟,玉几罗翠屏。

堂堂十八公,独立霜中英。魁然十围大,荫此一盖青。

翘翘云物外,坐阅秋蒂零。道人依茅栋,蕙帐凄芳馨。

苓龟傥可见,长镵斸青冥。一食浣我肠,败履插修翎。

胡令能

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