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从弟

唐代李华

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迢迢千里月,应与惠连同。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 其一

宋代叶梦得

岩石三年别,君恩未许归。从谁寻草径,为我款荆扉。

旧绕山千叠,新添竹一围。故人如见问,端欲挂朝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坡阳归隐图

元代赵秉文

年过六秩尚蹉跎,奈此坡阳归隐何。不是不归归未得,家山虽好虎狼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桃州古田镈歌

金朝李龏

老翁犁山田土中,获得昔人垦田器,似铎有柄,如钟不圜。

身长二尺径八寸,口薄腹厚唇微穿。颜色绀碧艳绿处,间有班红如血鲜。

形模古拙见者怪,铜性已变不复辨,疑是死铁兼顽铅。

老翁视为弃物委床下,一朝移出茅檐前,尘灰糠秕俱塞填。

乃有博雅识是古田镈,垂涎拂拭再三看,扣之尚觉声隐然。

水痕土色两相蚀,叹息不知铸自三代之何年。邀翁问所得,共入酒家保,买以十万青铜钱。

买来携归置几案,一架坐插青丝毡。图书钟鼎相联编,宝玩要使儿孙传。

自秦历汉以来此镈只在土,出世便苦无常主。博雅好事归泉台,可怜阅世亦如草头露,高堂山鬼不守护。

他家更有好古人,又以青钱易将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三那庵次韵赠閒道人 其二

明代李之世

浪说浮生六十三,休将泡影恋虚潭。颠毛秃尽那堪祝,卧胆尝来亦自甘。

果腹半飘黄麦饭,盖头一把白茆庵。身前身后茫茫事,共剔寒灯五夜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秩满留别台阳 其四

清代夏瑚

一行作吏素硁硁,宠辱于中两不惊。抚字催科从吏议,茧丝保障待公评。

别无恋栈心难白,祇有衔恩志欲鸣。计日扬帆趋北阙,回瞻鹿耳不胜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侍先人游石桥

宋代沈晦

一别台山四十年,石桥风景尚依然。慈颜不见身空老,感恨多如涧底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 薛肇明同二侍姬至葛山观梅,薛公会作

宋代葛胜仲

葛山仙隐。尚有馀膏留旧鼎。十里梅花。夹道争看衮绣华。

人间妙丽。并侍黄扉开国贵。僻壤孤芳。羞涩尊前不敢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堂杂兴八首 其三

宋代陆游

蛩声每续蝉声起,桐叶仍兼柳叶凋。懒惰心情疏笔砚,久长生计属渔樵。

鬋茅旋补东厢屋,伐石新成北港桥。物外高人来往熟,等闲折简也能招。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