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 抒情 战争 军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注释
⑴镗: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

鉴赏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59-61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1-62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

宋代辛弃疾

江头日日打头风。憔悴归来邴曼容。郑买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
孰居无事陪犀首,未办求封遇万松。却笑千年曹孟德,梦中相对也龙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上逢罗通政

明代李梦阳

秋乘綵鹢修春服,晓解牙章拜五云。三十超迁门下省,迟回瞻恋圣明君。

烈风江上年垂暮,把酒旗亭袂忍分。昼锦故山家庆集,堂开鹤发野梅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过吴职方子有宅

明代谢榛

凤城西畔独寻君,无奈寒蛩坐里闻。灯下旅愁惊老至,天涯秋兴醉宵分。

禁钟隐隐来深院,海月微微出断云。绿酒黄花知有约,不辞风雨更论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企喻歌 其二

明代王世贞

女子爱妆束,妆束头上钗。男儿爱妆束,妆束坐下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猬房秋熟

宋代张鎡

猬房秋熟。紫实包黄玉。吹叶风高销旧绿。疏影半遮茅屋。山居未觉全贫。园收今岁盈囷。自拨砖炉松火,细煨分饷幽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居四景 其四 窗月

宋代李纲

月出松林已半廊,故开窗牖纳清光。嫦娥应讶年来瘦,千首新诗书满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仲夏

宋代张耒

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
若无一雨为施泽,直恐三伏便欲然。
算商酤酒有底急,束带坐曹真欲颠。
平生不解作热客,且复饱食窥陈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代送柳权郡

宋代谢逸

河东夫子文中虎,笔端挥洒如飞雨。馀波覃及百世孙,翰墨风流照今古。

文章清丽有典则,胸怀恢廓无城府。拥麾山郡民气和,万顷黄云富禾黍。

公馀雅会罗嘉宾,高论峥嵘挥玉麈。皂盖双旌别汝江,去作他邦民父母。

伫看祖席列岐亭,梅影横斜媚村坞。定知玉诏下丹墀,宰府要公调鼎俎。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