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
参考资料: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08篇诗文
钟山何奏歌,降下西王母。圭海何泛舟,载来介寿酒。
酒果献奇珍,金桃盘上有。酒后报加餐,饭熟胡麻久。
游行健在身,看花开笑口。上寿子若孙,佩瑶又佩玖。
锦帨最高悬,无能出其右。朱履醉三千,绅士半亲友。
今朝好帨辰,阳月岁一丑。月将十分圆,何止光八九。
君须记,葭月前,菊月后,歌以诗,侑以斗。此日共称觞,频年齐拜手。
添进廿五筹,便届百龄寿。
元夕前四日余将之官留垣韩圣期韩孟郁苏汝载谭公谨诸子过集珠江舟中玩月同赋用青字
相逢柳眼似人青,潦倒江干任醉醒。浪迹未能同野鹤,深杯还欲引沧溟。
坐来星月当筵满,歌动鱼龙倚棹听。南北岐途浑大梦,不须愁问短长亭。
使臣当何如,所司在周询。哲王重观察,民情苦难伸。
我从天上来,乘桴赴南闽。舣舟楚门岸,奄忽踰一旬。
此邦俯要冲,道路当海滨。民力困兼并,徵求尽鸡豚。
浙东惟七州,地狭民亦贫。所凭舟楫利,生理恒艰辛。
视之等菹醢,雄吞竟何人。我于十日来,有耳不愿闻。
尽从方门至,使者如鱼鳞。舟车日旁午,钧符星流奔。
故令恶少徒,什伍恒成群。白昼肆攘敚,渔猎据通津。
凶燄嘘可炙,人命同轻尘。内君命尤严,所在毋敢论。
昔有五侯宅,今有五府门。五府皆贵公,拟迹王侯邻。
纡朱曳组绶,富及子与孙。圣恩与鸿濛,无物与比伦。
乃复为五虎,啮人如膻荤。五侯昔何如,诛夷到荄根。
以今鉴往者,伤哉竟难陈。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