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园小梅二首

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
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这组诗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

  

参考资料:

1、 苏者聪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3-45
2、 孙映达.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34

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

  
林逋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3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柳用渔洋韵四首 其三

清代张通典

回首东风绿染衣,远山眉黛是耶非。亚父功大营难问,苏小门寒梦亦稀。

流水六朝鸦几点,暮云千里雁初飞。先生玩世垂垂老,青眼何人愿总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照镜诗

南北朝费昶

晨晖照杏梁。飞燕起朝妆。留心散广黛。轻手约花黄。

正钗时念影。拂絮且怜香。方嫌翠色故。乍道玉无光。

城中皆半额。非妾画眉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海峤丈人

唐代徐凝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代人赠杜牧侍御(宣州会中)

唐代赵嘏

郎作东台御史时,妾长西望敛双眉。一从诏下人皆羡,
岂料恩衰不自知。高阙如天萦晓梦,华筵似水隔秋期。
坐来情态犹无限,更向楼前舞柘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月十日同薛考功蔡比部王户曹游东园作二首 其二

明代皇甫汸

别业青门侧,幽居紫禁邻。台馀九日宴,林驻四时春。

听鸟閒情适,看花逸兴新。会宜容傲吏,长作灌园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 其二

明代王守仁

清溪曲曲转层林,始信桃源路未深。晚树烟霏山阁静,古松雷雨石坛阴。

丹炉遗火飞残药,仙乐浮空寄绝音。莫道山人才一到,千年陈迹此重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姜尧招登香炉峰绝顶同姜十七廷梧商二徵说

清代毛奇龄

秋山崒嵂海日红,浮晖倒映金芙蓉。苍崖负杖招羽客,携我直上香炉峰。

枫林黄叶下幽壑,杖底风吹草衣薄。石屋高看洞鸟翻,横梁斜度山花落。

秋空望海海色飞,赤城万里烟霏霏。越王台上青烽起,夏后祠前白雁稀。

玉函金简探难得,况蹈岖嵚未曾息。北谷空标承露台,南还竟负凌风翼。

苍崖四顾意气开,吹笙跨鹤真仙才。何年乞汝盈箱药,共俟安期海上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湖暮春十首 其一

宋代周紫芝

东君无意惜花残,留得青山隔雨看。可怪天公不怜客,绿阴成后却春寒。

林逋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