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施,实行。
绥:安,体恤。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参考资料:

刘义庆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却东西门行

魏晋傅玄

金□□□迟,丝竹声大悲。和乐唯有舞,运体不失机。

退似前龙婉,进如翔鸾飞。回目流神光,倾亚有馀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 本意九首 其一

宋代范安澜

江南忆,虎阜最关情。七里堤边花作障,千人石上翠为屏。

泥醉可中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即觉

明代释函是

虎门水殿春灯迥,狮子楼台霜月残。千里江山一路直,百年梅柳几回看。

却因多病伤吾耄,每到良宵念汝单。案上毗尼须尽读,法庭秋晚摄僧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某君之配蒋

明代徐渭

章台走马归,欲画巳无眉。卿卿果谁复,棣棣选侬仪。

解衣恨不蚤,织素敢嫌迟。旧德非苏姒,新奁是孟姬。

黑貂归屡迓,红罗换不施。忆昨甘羞谱,悲今苦诔词。

霜砧休夜响,雨閤罢春归。诀婿留条脱,憎人唱扊扅。

鹿门未采药,鸾刀且断机。应有残丝在,泪尽乐羊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子冲被徵寄问兼趣早出四首 其一

明代于慎行

谷城山色五峰亭,十日相过酒未醒。底事西河桥畔柳,残枝又傍马头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嵩山诗十二首,并序 其四

明代邓云霄

中原顾盼雾沉沙,俯视诸峰几点鸦。冬雪尚留封二室,春风已报到三花。

短筇时伴松间鹿,半榻闲眠嶂里霞。瑶草朝来行问讯,南峰气暖渐抽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归青齐先送云岩兄返大梁

清代周在浚

太行南接黄河岸,一片帆开古汴州。欲去空劳亲串望,将归翻使弟兄愁。

乱云碛里驱羸马,落日城边拥敝裘。叹息故园多难后,洪涛又报决商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鱼盐叹

元代胡天游

羹无盐,餐无鱼,吁嗟先生胡不归。无鱼何以充口腹,无盐何以滋肌肤。

太学韩公叹寂寞,朝齑暮盐犹有馀。冯驩弹铗歌未已,素鳞坐见来行厨。

奈何淡泊两无有,坐啮蠹简形容枯。先生抚掌付一笑,书中有味甘如腴。

人生饥饱皆梦幻,风俗况与承平殊。忆昔闾阎正殷富,斫鲜煮海誇荆吴。

巨商满载出都会,万船衔尾如鹥凫。和羹饲犬土同价,物理盛极逢乘除。

风尘澒洞商贾绝,千钱所得才锱铢。由来事势本无据,变化反复如摴蒱。

先生谋道不谋食,疏饭饮水真良图。

刘义庆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