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注释
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

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参考资料:

惠能

惠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唐代温庭筠

忆昔开元日,承平事胜游。贵妃专宠幸,天子富春秋。
月白霓裳殿,风干羯鼓楼。斗鸡花蔽膝,骑马玉搔头。
绣毂千门妓,金鞍万户侯。薄云欹雀扇,轻雪犯貂裘。
过客闻韶濩,居人识冕旒。气和春不觉,烟暖霁难收。
涩浪和琼甃,晴阳上彩斿。卷衣轻鬓懒,窥镜澹蛾羞。
屏掩芙蓉帐,帘褰玳瑁钩。重瞳分渭曲,纤手指神州。
御案迷萱草,天袍妒石榴。深岩藏浴凤,鲜隰媚潜虬。
不料邯郸虱,俄成即墨牛。剑锋挥太皞,旗焰拂蚩尤。
内嬖陪行在,孤臣预坐筹。瑶簪遗翡翠,霜仗驻骅骝。
艳笑双飞断,香魂一哭休。早梅悲蜀道,高树隔昭丘。
朱阁重霄近,苍崖万古愁。至今汤殿水,呜咽县前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逢老人

唐代隐峦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楼夜

唐代杜牧

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歌声袅袅彻清夜,
月色娟娟当翠楼。枕上暗惊垂钓梦,灯前偏起别家愁。
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已白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开元寺凌虚阁对雪寄解唐卿

宋代陈洎

璚滴琳华一夜凝,凌虚雕槛晓来凭。
眼观银色三千界,身到瑶台十二层。
玉洒砌尘供庾斛,粉融檐水妒房陵。
化人宫好分明在,恨不同君把袂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乡二首 其一

元代尹廷高

游子春深思故乡,愁闻杜宇哭斜阳。世情巇崄多溪壑,客鬓萧疏易雪霜。

百里荒凉少鸡犬,十年奔走避豺狼。何时安坐无行役,一篆铜炉清昼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蒲华城梦万松老人

元代耶律楚材

华亭髣髴旧时舟,又见吾师钓直钩。只道梦中重作梦,不知愁底更添愁。

曾参活句垂青眼,未得生侯已白头。撇下尘嚣归去好,谁能骑鹤上扬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徐学士兼订林屋之游一首

明代黄省曾

见说焚鱼徐学士,青山黄卷卧烟萝。蓬台日月论里久,花径云霞染翰多。

兴在五湖时放棹,家无十里不鸣珂。金庭仙宇吾将觅,鹿驾邀君一共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涂城故址 其三

清代林朝崧

戈船下濑此屯兵,锁甲沈枪一代荣。古树夕阳鸦阵合,更无人记亚夫营。

惠能

惠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