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雁

唐代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咏物 写鸟 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为何如此轻易的从潇水湘水那样美丽的地方回来呢?那里溪水澄澈,沙石明净,岸边还有青苔可以供你觅食,你何故不肯呆了呢?
大雁答道:湘灵之神在月夜弹的瑟曲调太伤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绝的曲调,不得不离开潇湘飞回到北方来。

注释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等闲:轻易、随便。
水碧沙明: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弦:指瑟。
胜(音shēng):承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0-641

赏析一

  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诗咏“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

  

赏析二

  多愁善感是一般诗人的特点。但仅仅多愁善感,而不能够把这种情绪适当地、优美地表达出来以引起他人的共鸣,那还算不得一个成功的诗人。

  钱起这首《归雁》,就是假借诗人与雁的问答以披露春夜的某种感受,在婉转流利的形式中寄寓了深长情思的佳作。在这里,诗人自己的旅愁和乡思是作诗的原动力,而南来的大雁,或与归雁有关的瑟曲则是使诗人获得灵感并使飘忽的灵感变成生动形象的契机。诗人内心充沛的情感孕育了他的创作激情,而这激情一旦找到了恰当的语言形式,便会成为一首美丽的诗。

  首联是诗人对归雁的询问。传说大雁南飞越冬,到了衡山回雁峰即转回。所以诗人有此一问:哦,南来的雁啊,你为何离开潇湘那水碧沙明两岸长满莓苔,

  
钱起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4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夜宿文蔚斋中

明代佘翔

交情谁复似芝兰,一室相将拥鹖冠。坐对西窗频剪烛,芭蕉叶上雨声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钱洞泉以使事在岭南

明代王慎中

輶轩更为远游轻,原隰光华阻使程。莫遣衣当犀瘴减,遥知句向蜃楼成。

閒探仙籍朱明洞,吊访图经赵尉城。共说交南多宝玉,饮冰心胆自孤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朝张太学西园小集

明代陆之裘

雨霁名园春事芳,阑台小集暮行觞。
愆期肯使花神笑,纵饮谁嗔草圣狂。
入坐微风含楚佩,照人明月堕胡床。
行歌亦有穿云调,隔水遥传《陌上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韶石舟中 其四

明代释今无

已见三秋雁,犹行十月风。往来无至计,得丧欲将穷。

沙迥寒鸥白,山高夜火红。空将寥廓意,独宿暮烟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鳦先以书自通于屠青浦有国士之遇赋此赠之

明代王世贞

于生书记似邹阳,片纸能专上客床。不信比来知己事,试闻犹有令君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作寄王秘书

唐代齐己

七丝湘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
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十首 其九

元代范梈

浦君高价本璠玙,多幸蒹葭得所于。学道初轻千里骥,收功直到九州鱼。

诗探饭颗尤难测,赋拟兰陵定不虚。月月西垣更夜直,还应共我惜居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李缓山

清代屈大均

昔在建陵时,与君尝不寐。干将徒出匣,宰割难自试。

纷纷驽骀者,千里先骐骥。君击唾壶缺,酒酣益涕泗。

神勇笑荆轲,乃为燕丹使。不与渐离行,匕首无成事。

沉沉夜漏长,棋局消神智。英雄亦反覆,一子勿倒置。

亚夫苦持重,诸军患儿戏。乌合取胜稀,皇皇徒逐利。

壮心一日暴,十日寒频至。拂衣沔阳湖,君归如脱屣。

赋诗向白蘋,垂钓持芳饵。云梦吞吐时,洞庭为酒器。

遨游至五羊,寻找屠沽肆。相见即言易,剥极见天意。

乾坤一硕果,万物所从始。贵以土德厚,栽培无老稚。

相望及春阳,云雨同行施。

钱起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