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这首词确有一定特色,不独“措辞精粹”,而且设想新奇,构思巧妙。谭献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为“以扫为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骤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灿烂闪灼的。特别是第二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作者得“以扫为生”了。“绛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绛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的映射下莲花灯上宛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考资料: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325篇诗文
彭城姜伯淮,五十始慕学。六艺皆穷通,声名遂卓卓。
我今年已几,犹然未镌琢。可不急困勉,以与前贤角。
岂羡买臣荣,欲如伯玉觉。闻昔兰陵合,荀卿惠民渥。
我乃兰陵人,蓬庐谨守璞。世若有知人,无妨一驰逐。
势利遂长年,且自乐其乐。
无缘一步如秦湘,有缘千里如门墙。山人安得不相访,□如昔也同行藏。
自从别后乐何处,灵谷山中养冲素。懒与尘凡争是非,拂袖俄趋长乐府。
十洞真人怀宿契,阴使来陈掌中示。不著乎书惟口传,千古茫然索根蒂。
或乱枝条无计寻,大还只欠铅中金。
玉简朱书落吾耳,安用冥搜绕天地。紫玄忽见老翁笑,家住昆崙何杳杳。
神炉已寘龙山椒,蓬壶可听东溟潮。温泉名界甘复泚,一毂符行坎宫沸。
七十二候承天时,三五一法明天机。晤言再卜春为期,冲和有道当依归。
山水多誇武林好,更有龙椒惬幽抱。桃源惟在山腰间,越出寸碧窥吴峦。
雷驱猛雨玉龙过,月明人上朝元坛。五符金鼎任还返,须知造化由阴丹。
愿屈冲和讲幽秘,莫独云山孕铅水。紫府宾,丹台身。
去来在我若为情,谷风时送步虚声。山花径,水月沼。
乐因谈到长生妙,偶坐俄行无事了。或将得一问因缘,江天为指归舟到。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