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独自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月光皎皎如水流淌,江水澄莹如天。
曾经与我一同来此赏景观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呀?这儿的风景一如去年,没有变化。
注释
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旧友旧事。
思渺然:思绪怅惘。渺(miǎo)然:悠远的样子。
依稀:仿佛;好像。
参考资料:
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前二句写诗人夜登江楼,所见只有江天月色。后二句由今思昔,写出风光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诗人运笔自如,写旧事则虚实相间,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
“独上江楼思渺然”,语同随口说出,但情致绵渺,引人遐思。而这一句至少可以体味到以下几层意思:首先是“独”字的运用,写诗人处境之寂寞,身边无人陪伴因而在这样一个月凉如水的夜晚独自出行;其次是“上江楼”,在古人的传统中,“登高”和愁思似乎不可分割,诗人此刻一定是有什么忧心之事;第三,“思茫然”,诗人的心境显然并不安宁。此句写诗人
参考资料: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256篇诗文
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中涵烟霞气,外绝沙土痕。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
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
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伊余少所嗜,头白归故园。
日获甘脆享,人言老饕存。栮脯固已陋,竹枯何足言。
从今大嚼处,不复思屠门。
蠕动皆含灵,脩短亦不一。偶然脩短之,岂必天所骘。
俗士强安排,持券邀所必。至人冥于虚,君子践其实。
体堕形匪拘,神藏聪可黜。潜然返厥初,生理亦云毕。
我年过半百,所遇半凶吉。流坎乘化运,憺漠守神室。
未免与俗缘,所欠焚研笔。我自观其生,君勿庆余日。
河流贯陕虢,底柱自中立。江水迸瞿唐,滟滪制其溢。
岂此一拳多,云根閟奇质。桧柏相因依,烟霞老山泽。
閟世纵坚久,于人果奚益。涨洪弥八埏,睨视如己溺。
岩岩国嵩岱,万仞峙铁壁。只手障狂澜,九鼎奠磐石。
我自不动心,深根而宁极。还归金泉山,采药鍊金液。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