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6篇诗文
斗光融融石光烂,万古乾坤同一贯。我舟西舣禅寺阴,艮峰垂辉远相伴。
含景苍精久捐弃,惭愧红尘此躯干。使君招我趁幽寻,翠壁夤缘出霄汉。
云深对面辄相失,一往一来嗟浪漫。黄冠雾里跪焚香,白叟峰阴执躬爨。
十洲三岛知何在,侈袂误同仙侣看。酒酣身世欲都忘,岂有傥来萦计算。
独祝东风作恶迟及花,更卜延清玩陵县。
战国盛养士,尽为私恩倾。朱亥里巷人,宁知义与名。
十年鼓刀大梁市,一朝袖椎邺中城。当时岂知矫令非,感恩公子因侯嬴。
夺鄙军,褫秦魄,救赵存魏在兹役。不然赵亡魏亦寒,不见梁城终屠磔。
夷门监者年七十,平生乃有市侠客。至今屠儿原上草,犹带当时椎血碧。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