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巴丘书事

宋代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三国志》里早就认识了边防重镇巴丘,而今年岁老迈,只因避难才得以初次一游。
听到寒风吹刮树木的飒飒声响充满了广阔的洞庭原野,又见惨淡的日光笼罩着岳阳楼。
四年来的风餐露宿、辗转奔波使我的生活饱受侵扰;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纵横错落的沙洲。
唉,朝廷未必会派鲁肃这样的良将镇守上游,我这个书呆子却空自焦急几乎全白了头。

注释
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
三分书:即《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故事。
胡:指金人。
晚木:秋冬的树木。

创作背景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十月,金兵侵扰徐州、泗州、扬州等地,宋高宗赵构弃扬州,奔镇江、秀州,最后抵杭州。诗人从邓州避难来到巴丘。面对江山形胜,心中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黄绍筠著.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冷印社,2001.03:第200页

赏析

  诗中首联以《三国志》起首,奠定咏史的基调;颔联描写眼前之景,写得气象开阔;颈联感慨自己政治上坎坷漂泊的际遇;尾联反用孙权使鲁肃屯巴丘事,表达内心的情感。全诗沉郁蕴藉,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首句“三分书里识巴丘”引用《三国志》说明巴丘的重要,为题目“书事”打下埋伏。诗人读《三国志》时就认识巴丘的重要,总想能亲临其地。紧接“临老避胡初一游”,句中“避胡”二字使此次之游充满辛酸。胡指金人,自不待言。自然是初游,接下即写所见景色及感受。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上句写秋冬风急天高的声势,“酣”字用得活,这句是耳闻,写声。下句写眼中所见,视线由广阔的洞庭野收至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偪仄行

明代释函可

偪仄复偪仄,大地不容膝。乌飞翼折高踰尺,冈上梧桐化作棘,薜荔昼呼何时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唐代皎然

卞山幽石产奇璞,荆人至死采不著。何人琢枕持赠君,
片片桃花开未落。剑工见兮可为剑,玉工辨兮知非石。
至宝由来览者稀,今君独鉴应欲惜。何辞售与章天真,
幸得提携近玉人。可中弃置君不顾,天生秀色徒璘玢。
四座喧喧争目悦,巧过造化称一绝。莫言昨日因错磨,
看取从来无点缺。六月江南暑未阑,一尺花冰试枕看。
高窗正午风飒变,室中不减春天寒。主人所重重枕德,
文章外饰徒相惑。更有坚贞不易心,与君天下为士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其二

宋代虞集

漫空飞絮散轻绵,所异寒威欲折弦。县令温存僵卧叟,词人解颂太平年。

剪云为叶烦相寄,种玉成田不受怜。丹鼎温温千岁熟,乐天事业在知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正月

明代赵璜

正月今朝半,阳台信未回。水芹寒不食,山杏雨应开。
世网留三宿,真源寄一杯。因声谢猿鸟,岁晏会归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乡七首 其五

明代何巩道

新生溪树尽成围,行过朱门事已非。草满不知何处立,路迷犹似未曾归。

井鱼见日穿萍没,谷鸟惊蛇出穴飞。惟有当年垂钓叟,白头犹恋旧鱼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八

宋代李纲

结发慕古人,绝俗期远游。如登太山顶,志气小九州。

古今会迁变,万壑无停流。向来富贵者,累累但荒丘。

汉唐已磨灭,况复秦与周。惟馀节义士,可向编简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钓鱼图

元代胡奎

万里清波一镜开,白鸥分占石矶苔。客星只在桐江上,若个閒人钓得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章君巩瓯四首 其二

清代祝廷华

昔年负笈喜同门,先后抡元感郡尊。窃愧樗材随大雅,最伤墨稼剩文孙。

心传北海师承正,手泽东山续选存。玉友金昆重聚首,江干诗史细评论。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