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隐者一绝

唐代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由于没有人引荐,你只好遁迹云林,远离争名逐利的市朝,结果门庭冷落,径路上杂草丛生。
世间最公道的事就是任何人到了老年都要生长白发,包括公伯王侯,谁也没有例外。

注释
无媒:没有引荐的人,比喻进身无路。
径路:小路。
萧萧:萧条、寂静,冷落凄清的样子。
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居之处。
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
公道:公平,公正。
贵人:显贵的人。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牧: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第255页
2、 王充闾.向古诗 学哲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51

赏析

  首两句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称扬隐者的德行。“无媒”语出《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原意女子因无人为媒难以出嫁,这里指士子因无人推荐、引见而无法用于世。正因为无汲引者问津,隐者门可罗雀,屋前小路长满了荒草,一片萧索冷落。“草萧萧”暗用汉代张仲蔚事。据《高士传》载,张仲蔚“善属文,好诗赋,闭门养性,不治荣名”。透过萧萧荒草,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之处。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自古以来,隐者乐于洁身自好,有意避开这些争权夺利的尘嚣地,“退不丘壑,进不市朝,怡然自守,荣辱不及”(《周书·薛端传》)。清心寡欲,恬淡自适,诗人对隐者的洁行高志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许徽猷韩干二马

宋代程俱

并辔长途骋二龙,紫骝飞度玉花骢。何年照影瑶池暮,露鬣风鬉惨澹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旧县驿

元代萨都剌

高树日停午,斜飞燕子风。一身千里外,孤馆万山中。

作客辞家久,闻人问岁丰。村村桑柘柳,羸马厌西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石匏告成用玄真子韵志喜 其一

明代张萱

万顷烟波一叶飞,春江新涨荻苗肥。风满笠,露盈衣,桃花深处问津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梅花画扇

明代徐熥

春信江南早,凄然念故乡。忽看纨扇影,转忆寿阳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静斋兄

明代王汝廉

兄向庙廊荣紫绶,弟从岩谷乐幽栖。生同盛世遭逢异,系出中丞寿算齐。

斋外棠花长韡韡,池边草色正萋萋。相期每岁朝元后,次第春风入品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郑义门

明代方孝孺

丹诏旌门巳拜嘉,千年盛典实堪誇。史臣何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阆州锦屏

宋代李曾伯

久识屏山面,今朝得胜游。
桥梁横古渡,树影倒中流。
风定春樯度,烟轻晚市收。
凭栏谁领解,一鹭点沙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烂柯山

唐代谢勮

独凌清景出,下视众山中。云日遥相对,川原无不通。
自致高标末,何心待驭风。
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云扃掩苔石,千古无人赏。
宁知后贤心,登此共来往。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
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
仙僧会真要,应物常渊默。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说。
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