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唐代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译文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参考资料:

鉴赏

  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魏仆射还乡

唐代张说

富贵还乡国,光华满旧林。秋风树不静,君子叹何深。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白发

宋代宋庠

晓鉴霜毛乱欲飘,感衰怀壮两无聊。
渊明雅思真高世,也解嘲人插素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志喜和秉之韵 其二

明代王鏊

天书夜下罢游田,斗觉薰风入舜弦。郢邸一朝潜忽现,苍生四海负皆蠲。

大横已协重离兆,厄运行辞百六年。从此寰区无一事,朝廷尤望任惟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芋江驿楼送张四之白下

明代徐熥

春风吹柳万条斜,此去金陵驿路赊。不必相思当后夜,片帆开处即天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月十二夜何家圩玩月

明代吴与弼

访古微私不易酬,心期江汉日悠悠。行藏信有平生分,谩向凉天咏素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可老所藏徐明叔画卷二首 其一

宋代朱熹

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乱前上卢相

唐代司空图

虏黠虽多变,兵骄即易乘。犹须劳斥候,勿遣大河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胡汀鹭藏有纳兰容若、顾梁汾书扇二叶,因画贯华阁图,征题,寒厓要余同作三首 其一

清代廉泉

古寺萧然独闭关,眼看云起欲沉山。数行淡墨关风谊,迁客乌桓竟赐环。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