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爱国 思怀 情怀 忧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
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注释
子夜歌:此词调又名《菩萨蛮》、《花问意》、《梅花句》、《晚云烘日》等。此词于《尊前集》、《词综》等本中均作《子夜》,无“歌”字。
何能:怎能。何:什么时候。免:免去,免除,消除。
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独我:只有我。何限:即无限。
重归:《南唐书

鉴赏

  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

  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正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集述评》中所云:“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自我销魂,愈觉埋愁之无地。”第三句“故国梦重归”是把前两句关于愁恨的感慨进一步的具体化和个人化。李煜作为亡国之君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陵语

唐代不详

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有酬(一作寄王师范)

唐代罗隐

旧业传家有宝刀,近闻馀力更挥毫。腰间印佩黄金重,
卷里诗裁白雪高。宴罢嘉宾迎凤藻,猎归诸将问龙韬。
分茅列土才三十,犹拟回头赌锦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翠碧

唐代陆龟蒙

红襟翠翰两参差,径拂烟华上细枝。
春水渐生鱼易得,莫辞风雨坐多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郡斋两客 其一

宋代释居简

五马尊前客,长沙太傅双。疆侵过秦论,骚反度湘江。

晞露纫春佩,留蟾款曙窗。束书还小隐,静胜扫纷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吴克温先生雪假山 其二

明代罗钦顺

梦里山灵向我号,良工无乃用心劳。三峰削出瀛洲近,千里移来太白高。

见晛恍疑流石髓,出云空拟润田毛。知君自有悠然处,几度长歌酌翠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诗十三首 其四 平芜新绿

明代邓云霄

制就绿罗袷,轻如蝴蝶飞。閒来堤上望,草色妒人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杂兴 其一

明代刘基

采石矶头春水平,长干桥下暮潮生。谁能载酒寻芳草,杨柳堤边信马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子瞻招王蘧朝请晚饮

宋代苏辙

矫矫公孙才不贫,白驹冲雪喜新春。
忽过银阙迷归路,误认瑶台寻故人。
访我不嫌泥正滑,留君深愧酒非醇。
归时九陌铺寒月,清绝空教仆御颦。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