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骊山高顶寓目

唐代李显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李显

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 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图司寇定斋赠墨竹因为长句

清代戴梓

皇英庙前万竿碧,爽飒寒空拂云日。旧游不复梦中过,断苇衰蓬向人立。

东国西曹来使君,如椽手握风泠泠。与可仲圭尽辟易,近今此道谁其伦。

醉中往往恣挥洒,墨雨空飞散夭冶。但觉毫端役鬼神,安知门外罗车马。

蒙君一纸持相赠,绝域如通故乡信。谡谡声从耳畔流,阴阴翠向眉间映。

七泽云开环佩孤,三湘月落风涛振。素壁高粘凤欲来,眼前俗客乌能近。

安得一纸复百纸,此身坐老幽篁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无为使君尊兄见寄之什

宋代张栻

江山接境相望近,风雨一春音问疏。安得从公苕霅上,幅巾一叶卧看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聪上人 其一

明代王弘诲

定中观自性,趺坐已多年。为了斋僧愿,来寻结众缘。

心空涵水月,境寂见人天。若问西来意,忘言得妙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夏四首

明代陆深

穹林迢递绿生烟,漠漠澄空映水田。唤雨唤晴鸠不住,能高能下燕频穿。

春晖东去元无恙,风力南来渐有权。起坐江楼自清晓,游鱼吹浪碧荷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羊庵 其二

清代傅山

种薤引傅称李孚种薤,欲以成,计一根不予人,亦不自食,时人谓能行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 其二 嗣立置酒稽古,令予坐东

宋代郭应祥

屈指中秋一日期。雨馀云薄月来迟。冰轮犹自欠些儿。

世事孰非颠倒相,客居东位主人西。觞行莫惜醉如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陈氏潇湘八景图 其一 洞庭秋月

元代陈旅

轩后不张乐,白月照野水。泠泠水影中,瑶瑟泣湘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

清代姚燮

是月青莲,是水东坡,君殆有之。叹入山避劫,未除色相;

观河皱面,竞换须眉。身外分身,梦中寄梦,影默形喧枉自疑。

千年后,定思骝市骨,赏豹悬皮。

世间谁是谁非。总一样、元符佩吟痴。且放将愁闷,因缘广结;

拓开心眼,造化同师。听我为鱼,任他呼马,高卧梅花醉屈卮。

披图看,算左邻谷口,右促天随。

李显

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