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颖师弹琴

唐代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琴声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互诉衷肠,又夹杂着嗔怪之声。
忽地一下琴声变得高亢雄壮,好似勇士骑马奔赴战场杀敌擒王。
一会又又由刚转柔,好似浮云、柳絮漂浮不定,在这广阔天地之间悠悠扬扬。
蓦地,又像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登攀时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势后一落千丈还有余。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还是无法理解琴声真正的意境。
自从颖师开始弹琴,就被其琴声所深深感动,起坐不安。
眼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浸湿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愿再听。
颖师确实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别再把冰

鉴赏

  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此诗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首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然后,诗人又写了音乐效果,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形象的刻画为效果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而效果的描写又反证了

  

故事

  一千多年前,在中国的唐朝,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开始的时候,琴音柔和细弱,婉转轻盈,像一对年轻的少男少女在静悄悄地温柔细语,倾诉彼此心里的爱慕之情。韩愈听得十分愉悦,像是听到了一首美丽的情诗。突然,琴声激昂高亢,像是万马奔腾,勇士们奔赴沙场,刹时间刀剑齐鸣,悲壮惨烈。韩愈为之精

  

创作背景

  此篇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   

参考资料: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骤雨晚晴纳凉有作

清代敦敏

铄金飞火燎长空,独坐摊书一室中。几片云生伏日雨,半帘花落晚窗风。

绿阴满地来幽蝶,霞色遥天没彩虹。溽暑渐消凉意远,无端秋思碧烟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雪中忆李楫

唐代王维

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长安千门复万户,
何处躞蹀黄金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摊声浣溪沙

宋代毛滂

窗倚目。适二柳当前,使君命伐之,霍然遂得众山之妙
日转堂阴一线添。使君和气作春妍。只有北山轻带雪,见丰年。
残月夜来收不尽,行云早起更留连。急翦垂杨迎秀色,到窗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阴道中残雪

宋代释居简

晃眼鲜明未寂寥,江村犹自碍渔樵。积阴虽重消平地,背日犹多压小桥。

抢地竹头扶眩起,种畬山脚望晴烧。天诛螟螣躬行罚,杀气回春款款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陆尧夫倅襄阳

宋代张嵲

我本江汉客,十年官到京。
君为三吴士,欻有南雍行。
风波眇沿泝,水陆幸俱平。
是邦虽毁顿,生聚今尚成。
矧君勤令德,足以惠遗氓。
井邑应非旧,长江如故清。
岘山虽已赭,遗记尚纵横。
假日当访古,兵厨宜细倾。
客心终惮远,归意欲遐征。
郁纡怀土念,去往游子情。
待君成政日,繄我契归耕。
送别南归路,复班三岘荆。
离居何以慰,日夕伫休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至野步寒梅独放 其一

明代张穆

梦里久相失,幽情杳未通。无端板桥路,偶得水旁中。

孤月亦有侣,閒心难众同。谁将可怜质,画赠向诗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耀寰移家入关

明代释函可

除却妻儿书一束,黄沙长揖去飘然。赀粮只在云山里,肝胆全倾水月边。

回首几人成白骨,入关半步即青天。愁心岂独伤离别,不得从君鸡犬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画棘丛白头翁

元代凌云翰

鸟中亦有白头翁,底事卑栖向棘丛。不道朝阳孤凤好,飞鸣元只在梧桐。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