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佳人

宋代李石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写人 女子 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着的画楼静悄悄的,只听见有人在吹笙。一曲过后倦倚着栏杆,;一会儿,她低声呼唤侍儿小红。去为她熏香整被,因为已是三更时分。
等待的人怎么也不来,来了却又走,月色将庭中景物照的清晰明亮。粉色院墙的东边小桥横跨水面。起身在庭中花影下,扑打着飞萤。

注释
玉漏: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
三更: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参考资料:

赏析

  这首词通过一组镜头,描绘了一位多情的闺中女子因盼郎夜归,从期待、幻觉、失望、孤独到寻求解脱的生动形象。

  词一开头就写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的人:“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下,有一座画楼,楼上住着佳人,周围静悄悄地,只闻有人在吹笙,——当然是这位佳人。按距离观察的,所以笙声似由“风外”传来。“笙”是一种簧管乐器,可奏出哀怨的音调。南唐中主李璟的《山花子》词,写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午夜梦回,独自吹笙,倍感凄凉,中有句云:“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这首词中的“佳人”,身份与李璟笔下的这位妇女并不相同,但因思念所爱而“小楼吹彻玉笙寒”、来抒发心中哀怨的做法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 6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

唐代白居易

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笙歌委曲声延耳,
金翠动摇光照身。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
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吴茂远

宋代乐雷发

苏公堤畔系吟驴,知在垂杨第几株。
学校文章如画饼,朝廷官爵似呼卢。
春吟应欠梅花在,时事曾言楮币无。
惆怅湘湄分袂处,今看细雨长蘼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元妙观五松

明代佘翔

谁种长松礼斗坛,五株曾否拜秦官。凉风吹上松梢月,影落龙鳞片片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述祖德八首有引 其一

明代卢龙云

于穆令祖,贻翼远猷。启我邦族,溯源分流。昭穆渐渺,敦叙难周。

于以萃涣,庙貌惟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门前

清代高凤翰

聊尔将扶去,衡门一暂临。雁声秋意迥,人语夕阳沈。

变灭看云眼,苍茫袖手心。惟余双岭旧,迢递下暝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山补亡

宋代苏轼

征西天府,重九令节。
驾言龙山,宴凯群哲。
壶歌雅奏,缓带轻帢。
胡为中觞,一笑粲发。
楩楠竞秀,榆柳独脱。
骥騄交骛,驽蹇先蹶。
楚狂醉乱,陨帽莫觉。
戎服囚首,枯颅茁发。
惟明将军,度量豁达。
容此下士,颠倒冠袜。
宰夫杨觯,兕觥举罚。
请歌相鼠,以侑此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太常奉礼郎刘仲庸以二宫命使南省织金段龙

元代王逢

秋风吹蕨薇,宫使别乡闱。
中夏苍黄色,孤舟锦绣辉。
勾骊龙昼偃,瑶水鸟云飞。
万一回天眷,均裁大布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步东郊

清代戢澍铭

人生无百岁,身世等浮沤。茫茫阅人代,今古貉一丘。

不识天地间,何物为公侯。随遇适所适,薄暮郊原游。

岂无名利客,车马行九州。劳劳同一尽,富贵真云浮。

念此重徘徊,忽忽春徂秋。流连日向夕,欲去复勾留。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