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代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闻 一作:听)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鉴赏

  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韵味悠长。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一诗 十一

两汉应璩

平生居□郭。
宁丁忧贫贱。
出门见富贵。
□□□□□。
灶下炊牛矢。
甑中装豆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万石岩

宋代章甫

叠嶂层峦万石生,幽岩搆结岂虚名。鸟吟空谷偷诗调,水滴寒桥淡画声。

四面溪山皆旧迹,几间楼阁半新成。搜奇引入桃源胜,疑是仙津路可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怀二首 其二

宋代徐瑞

门巷鸣乾叶,阶除吟候虫。幽怀不可奈,丝雨更濛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树鹡鸰图为姚民泰赋

明代陈琏

玉树娟娟雪初霁,琅玕石上苔花碎。何处飞来双鹡鸰,相顾和鸣有深意。

闻说姚生好弟兄,不学田家分紫荆。埙篪声里蔼和气,终日披图看鹡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昔日戏题小画

明代曹义

白云邀我秋江上,眼底风光似辋川。倚汉高峰晴叠翠,卧波古木冷含烟。

几间茅屋孤村里,一叶渔舟落照边。绿玉醉扶归路晚,渡头惊起白鸥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赵瓯北

清代姚鼐

一克归期不可留,送君藤杖已登舟。侯门定乐孙曾绕,望远其如故旧愁。

重合固应称吉语,计年良是事奢求。只欣巨集添新卷,健笔淩云胜黑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国博九日

宋代强至

秋光未老已风酸,还似春来料峭寒。
酒盏莫辞今日醉,人心况是在时欢。
佳辰从古逾金重,远岫登高见黛攒。
且学牧之开口笑,休因菊蕊泪阑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觉上人还霅

宋代强至

卞山风月古,秀发在诗人。
之子含清骨,禅师托后身。
千篇取箧藁,一梦绕乡苹。
知己大丞相,无劳揖缙绅。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