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看到一些非凡的人,总是在眼前做些小事。
你心怀鸿鹄之志,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一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也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能胜利归来?
注释
此诗选自《道光中卫县志》。陈七,未详,当为行七。西军,约指驻安西(今新疆一带)的军队。
非常者:非凡的人。
碌(lù)碌:平庸,一般。
鸿(hóng)鹄(hú)志:《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27篇诗文
忆归鳌禁直,爱说杏园图。诸老留遗事,中朝仰盛谟。
文章臻道妙,勋烈应时须。允矣推先达,因之启后涂。
倾心瞻斗岳,拭目见眉须。旷邈宜重续,招邀不再呼。
会当清燕合,身及太平娱。高节偏怡晚,深期直过晡。
香山藉居易,洛社重宽夫。江右来三俊,吴中得二儒。
玄晖才更逸,原甫志非迂。独贡荆山璞,连收闽海珠。
洋洋怀泌水,落落耻齐竽。调律夔音协,封山舜业符。
奇逢如有待,雅集幸无渝。诗话呈新草,歌词据槁梧。
永怀兰在室,尽醉酒盈壶。点染争毫末,观瞻动座隅。
丹青差可托,卷帙自应俱。翠竹鸾仪整,苍松鹤骨癯。
何劳问工拙,聊足记形模。异产关河隔,同升雨露濡。
论交千古尚,投分寸诚孚。艺苑联珂入,经帷接佩趋。
冰衔今岂远,天路昔非殊。礼法从容地,才猷次第摅。
正缘师孔孟,端合谢轩虞。张弛遵前轨,荒凉愧此区。
流传从竹帛,想念在桑榆。厚意知堪信,芜言恐未愚。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