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溪上遇雨二首

唐代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写景 抒情 夏天 咏物 写雨 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环曲的池塘水面,雨水像在抽丝一般密织,野禽因为雨势太大无法起飞,鱼儿却惊得在水面飞跃起来。
耕种的人和垂钓者都来不及取蓑衣和斗笠,秋季的田地都多么期待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啊。

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注释
回塘:回曲的水池。 南朝梁简文帝《入溆浦诗》:“泛水入回塘,空枝度日光。”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乾处,雨

鉴赏

  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折射;或者借用比兴,别有寄托。而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暴雨,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他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情致,乃是宋人在诗歌“小结裹”方面的许多发明之一,南宋杨诚斋(万里)最擅此。而《溪上遇雨二首》就是早于诚斋二三百年的“诚斋体”。

  再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它既不符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无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炼笔法。它的写法可用八个字概尽:穷形尽相,快心露骨。

  夏雨的特点是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崔道融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作诗赠智一真

明代释宗泐

作诗期必化,化是不凡材。龙起天云合,鹏飞海水开。

具区春泱漭,泰华晓崔嵬。试问同禅侣,平生悟几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浔州朱祠部

宋代宋庠

粉署郎潜已十年,囊毫奏议委千篇。
恥论颇牧云中级,去咏齐夷海国泉。
路控驿疆逢瑞翟,气收炎浦见飞鸢。
铃斋宴坐真腴盛,几种天花落帐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庆府

宋代鲁百能

山占仇池地,江分白马氐。
潭深龙自蛰,亭迥凤曾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庐山

明代陶安

峰峦万叶舞空苍,烟起香炉暮色凉。五老凭云齐见笑,白蘋风急棹舟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友讲道

明代曹于汴

道无堂奥亦无门,何处入来何处存。举足求门足便是,眼前沦浑更无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袁令尹复任赣州雩都县

明代曹义

一别词垣几度秋,共誇宰邑政优游。花村机楙声连屋,春雨桑麻绿满畴。

奏绩才看飞玉舄,承恩又见棹兰舟。一杯酒尽离亭晚,后夜相思独倚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僧画(上有沈启南题跋)

明代史鉴

倪迂死后犹存画,权衲图来更有诗。
头白老南重题品,董元曾是巨然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风

宋代王令

春风东来暖如嘘,过拂我面撩我裾。
不知我心老有异,亦欲调我儿女如。
庭前花枝笑自爱,风里草力更相扶。
旁林曲树足飞鸟,不问燕雀鸱鸢乌。
求雌要截各有意,岂但斗竞争春呼。
春巢成多夏卵众,明年计此更有余。
非唯喧呼乱人耳,渐恐巢穴妨人居。
收残射中岂无道,我亦力可弯长弧。
林深枝曲矢不入,况弓待借家所无。
行吁坐盼不可奈,安得静默投身俱。
崔道融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