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

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公元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参考资料:

1、 夏淳儗·《岳阳楼记》论·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
2、 王德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博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345-346
3、 汤克勤.古文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274-276

赏析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是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

  

名家点评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明代孙绪《无用闲谈》: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中间悲喜二大段,只是借来翻出后丈优乐耳,不然便是赋体类。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清代顾兖《文章规范百家坪注》:楼迁斋评: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处在临末断遗一转语。乃知此老胸襟度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3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周骧甫勉其教子 其二

宋代释居简

勤俭工夫自足娱,又将馀暇课儿书。盍先撙节储脩脯,莫放春风冷帐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中即景十首再呈永叔并寄李惟寅宋忠父二君 其九

明代胡应麟

代北游真懒,齐东俗未讹。荒郊环枣柿,古壁蔓藤萝。

宿雾冰生井,微霜月度河。搴舟王子兴,将奈越人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净寺四首 其四

明代王守仁

山僧对我笑,长见说归山。如何十年别,依旧不曾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乙卯冬留别安亭诸友

明代归有光

黾勉复行役,殷勤感故知。
悠悠寒水上,猎猎朔风吹。
弹雀人多笑,屠龙世久嗤。
往来诚数数,公等得无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去杭州项秋子

清代姚鼐

绝境东南偶杖筇,西湖十卧寺楼钟。无边风月随千里,不尽溪山任万重。

樽酒偕来寻旧梦,云帆何处计前踪。世间那有长相对,留语天涯庆此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逍遥乐 春草

清代易顺鼎

梦影黏云无据。和他恨天残碧,销沈今古。才逗歌尘,又惹离愁,迷却一条归路。

年芳偷度。怕无端紫曲门荒,茜裙人妒。正分手短亭,绿暗烟雨。

送了芳骢初去。留将嫩莺还住。甚年年野火,烧不尽断肠处。

香堤尚记得,曾碍凤莲双步。依前衬波南浦,别怀慵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抟睡图

宋代郑思肖

五季干戈乱似麻,慵将醒眼阅年华。齁齁一觉华山里,谁问春开几度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晏北园三首

宋代宋祁

春物在无几,景随人意閒。
筍生迷坞缺,花尽失林殷。
坠絮来何所,轻云久未还。
持杯问流照,肯信有朱颜。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