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口技

清代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户人家宴请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宾客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 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
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
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百千齐作(发出)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重点题型

一、翻译: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只手指,不能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即使)人有一百个嘴巴,每个嘴巴有一百只舌头,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的,两只大腿打哆嗦,几乎想要先跑。

二、本文中心:
本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重点,答题关键)反映了我国古代记忆人的智慧和才能。

三、

  

赏析

  第一部分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

  

学法导引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为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行文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教案建议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体会文中声响描写的精妙,对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获得丰富的感性印象。我们让学生根据提示填写描摹声响的语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技艺人的艺术构思,从而真正进入口技艺人所设计的“规定情景”之中,所以填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各种声音所表现的情景,并合理地补充一些细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这道题和熟悉首尾两段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遥闻深巷中犬吠…

  
林嗣环

林嗣环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 其一

宋代赵可

金络閒穿御路杨。青旗遥认醉中乡。可人自有迎门笑,下马何妨索酒尝。

春正好,日初长。一尊容我驻风光。归来想像行云处,薄雨霏霏洒面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周子符过访二首 其二

明代陈镒

地僻景幽甚,居安道自然。饮泉甘胜乳,种树老忘年。

生意自家草,清香君子莲。一尊延素月,不愧北山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紫虚观

明代陈镒

紫虚宫近少微垣,俯瞰粼粼碧一川。劫火不烧钟吕像,古碑尚记李唐年。

龙飞剑影来深洞,凤载箫声下九天。千载葛洪丹井在,神光犹自发灵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彭叔容挽诗

宋代洪适

襟宇无畦町,乡评有誉言。宦途材智出,名阀典刑存。

未试牛刀手,俄招马鬣魂。有怀尊酒日,挥泪北山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从天上来(鹤鸣奉旨)

宋代张继先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绝形言。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
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已千年。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出贡院买山寒毬花数枝

宋代杨万里

寒毬著意殿馀芳,小底来禽大海棠。初喜艳红明莟子,忽看淡白散花房。

风光不到棘围里,春色也寻茅舍旁。便有蜜蜂三两辈,喙长三尺绕枝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辋川集 椒园

唐代王维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八十五 歌

金朝李俊民

大音声自希,赏音人亦寡。宁可逆汝耳,不可废作者。

林嗣环

林嗣环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