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一作刘禹锡诗,题云踏歌词)

唐代张籍

桃溪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有细腰多。
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4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仙诗五首 其三

南北朝王融

命驾瑶池隈,过息蠃女台。长袖何靡靡,箫管清且哀。

璧门凉月举,珠殿秋风回。青鸟骛高羽,王母停玉杯。

举手暂为别,千年将复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张子安 其二

宋代李正民

来往三吴二十年,星星华发已盈颠。未开松菊陶潜径,且泛江湖范蠡船。

黄石不逢宁论富,丹砂可就试求仙。乘闲欲访张公子,共说升平一慨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之金陵

元代萨都剌

之子金陵去,黄梅细雨天。晚钟近萧寺,野水急吴泉。

枕有思家梦,囊无买酒钱。凤台动诗兴,落笔授蛮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寓 其三十三

明代童轩

明月射虚牖,寒螀悲洞房。感之不能寐,起步徒自伤。

美人隔千里,欲涉川无梁。徘徊吊孤影,涕下沾衣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别黎美周归羊城步留别韵二首 其一

明代邓云霄

霜落寒衣日渐加,玄亭寂寞对侯芭。倦游客有归欤叹,乘兴谁寻隐者家?

别路长天飞独鸟,离歌苦调咽清笳。白云西去仙城远,肠断珠江一片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人问良知二首 其一

明代王守仁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仲猷北归二首 其一

宋代朱松

一丘胸次有馀师,空此淹留岁月迟。黄墨工夫怜我倦,箪瓢风味要君知。

新诗落笔惊翻水,俗学回头笑画脂。伊洛参同得力句,还家欲举定从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珍珠帘

清代姚燮

衔花燕子飞无语,感春人、如影鬟烟飘后。水阁平窥,芟了倚船纤柳。

响箔驼钩尘罥上,况箔底、断衫零袖。知否。有樊川憔悴,风情非旧。

惆怅东风回首。悔长春不种,种来红豆。误过楝花天,到熟樱时候。

漠漠西泠桥上雨,乍相见、梦中眉瘦。醒又。坠枕函斜月,湿云凉皱。

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