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赞颂 隐居 典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绵陡峭的苍翠山峰高耸入云端,远离尘嚣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停着白鹤正在休息入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注释
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

赏析

  这是一首诗、画、音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其特色有三:其一,构思精巧,移步换形;其二,首尾呼应,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其三,四联八句全合律,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李白近体诗每有不合律处。这首青年时代写的五律又是一个证据,证明李白非不谙声律,而是不屑自缚于声律。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流逝都不屑去计算了。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诗可能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当作于蜀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6-867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7-368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虎白龙诗 其六

唐代张果

日月延人人自忙,分明真道不穷阳。家家尽有铅和汞,使得迷人人渺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旧友家睹书劄感成

宋代廖行之

下马连声扣竹门,主人何事感遗恩。
回头泣向儿童道,重见甘棠旧子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 天台道中

元代吴景奎

翠逼篮舆,天台路、树迷烟际。襟袖冷、朔风初定,露华才坠。珠斗横空孤嶂远,金波摇月寒潭碎。问刘郎、采药遇神仙,知何地。终不负,风云志。还有待,江山意。想琐窗应念,故人归去。翠羽梅花山下梦,青衫枫叶江头泪。算邮亭、一曲好姻缘,何时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纪赐四十首 其十五 十月朔日颁历赐新书五十册岁以为常

明代于慎行

圣后乘乾万宇欣,明堂布朔启灵文。龙墀已忭群工赐,玉版仍陪上宰分。

蓂展瑶阶春动律,日蒸宝鼎气成云。惭将赤管随恩泽,试卜周年祝大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暑

宋代黄裳

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变难

宋代文天祥

老兵中变意差池,仓卒呼来朽索危。
若使阿婆真一吼,目生随后悔何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昌倪氏有山谷书杜陵山水图障歌作江山堂堂

宋代文天祥

杜二已无黄九去,长歌大字落江山。
百年风物今何似,春水晚烟飞白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黄鍊师还天台

元代胡奎

吾闻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中有玉平之洞天。丹霞赤日照林壑,此地往往多神仙。

神仙中人不易得,黄公之孙有仙骨。放浪江湖四十年,春风落尽柳花碧。

海边楼观临蓬莱,何年飞舄从东来。丝纶五色诏遗逸,手把芙蓉朝玉台。

昔我题诗过方丈,令我临风倍惆怅。不见辽东一鹤归,步虚声落青天上。

我有一掬泪,不洒三十春。但哭市井交,何曾哭仙人。

我知仙人长不死,昼夜循环亦如此。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