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曲歌辞。筑城曲

唐代张籍

筑城去,千人万人齐抱杵。重重土坚试行锥,
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一年深碛里,著尽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
今日作君城下土。
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4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禅颂三首 其一

宋代王彧

昧已全抛大事忧,为渠刚揽等閒愁。桑榆晚景无多子,针芥人身岂易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瓜步

宋代沈与求

呼声渐逐潮头远,帆影低随日脚斜。已喜扁舟近瓜步,江鸥无数立寒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丁仲谦之杭州

元代曹伯启

十年师友更谁亲,四月江皋手重分。不学轻交如覆雨,应知小厦未连云。

凤雏岂是笼中物,龙种常思冀北群。此去文旌知不远,尺书朝夕愿相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其三 渊明采菊

明代霍与瑕

秋风下太清,摇落不堪情。喜有东篱畔,黄金乱吐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入云栖山中礼莲池大师塔作

明代黎遂球

璧水尽功德,至性通儒禅。吾师起缝掖,爰莳金台莲。

道器无秘现,形神彻人天。好生以为意,净域归自然。

遗骸等硕果,大教恒薪传。塔宇肃日光,堂寮结炉烟。

请观花藏台,渺渺须弥边。复有护生城,毛羽咸洁鲜。

无乃皆像教,参契即重玄。松房万木蔽,竹径祥云联。

如何桑椹宫,鼎鼎徒攲偏。吾将以报师,儒服不为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诸太史邀饯席上留别

明代欧大任

玉署开尊雪满庐,勾陈东望逼天居。浮沉祇自逢宾戏,浅薄何能赋子虚。

离夜肯留文学宴,聚星今得史官书。一经南去还持橐,遥忆名儒议石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依韵和新栽行

宋代梅尧臣

劚破烟丛带笋移,映轩临槛特为宜。
龙孙已见多奇节,凤实新生入翠枝。
不向阮家林下集,还思渭北水边窥。
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书呈公胜

宋代强至

朔吹朝还暮,繁云凝复开。
不能成雪意,只解作寒媒。
薄宦家千里,长吟酒一杯。
西邻郑夫子,乘兴几时来。
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