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39篇诗文其难其难,道亦大艰,或缺或完。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仲舒之伍,巉岩峥嵘。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齐梁之閒,斧斫刀剜,大朴益残。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冶容艳肤,绣衣红襦。
众奔群趋,若大有为。谓之背驰,终身寒饥。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革万世弊,兴万世利,繄我皇帝。
臣敢不歌,流为大和,百世不磨。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