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

唐代朱庆馀

地里光图谶,樵人共说深。悠然想高躅,坐使变荒岑。
疏凿因殊旧,亭台亦自今。静容猿暂下,闲与鹤同寻。
转旆驯禽起,褰帷瀑溜侵。石稀潭见底,岚暗树无阴。
跻险难通屐,攀栖称抱琴。云风开物意,潭水识人心。
携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沈。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庾冰诗

魏晋孙绰

浩浩元化,五运迭送。昏明相错,否泰时用。数钟大过,乾象摧栋。

惠怀凌构,神銮不控。

德之不逮,痛矣悲夫。蛮夷交迹,封豕充衢。芒芒华夏,鞠为戎墟。

哀兼黍离,痛过茹荼。

天未忘晋,乃眷东顾。中宗奉时,龙飞廓祚。河洛虽堙,淮海获悆。

业业意兆,相望道著。

天步艰难,蹇运方资。凶羯稽诛,外忧未夷。矧乃萧墙,仍生枭鸱。

逆兵累遘,三缠紫微。

远惟自天,抑亦由人。道苟无亏,衅故曷因。遑遑遗黎,死痛生勤。

抚运怀□,天地不仁。

烝哉我皇,哲嶷自然。远□隆替,思怀普天。明发询求,德音遐宣。

临政存化,昵亲尊贤。

亲贤孰在,实赖伯舅。卓矣都乡,光此举首。苟云至公,身非己有。

将敷徽猷,仰赞圣后。

义存急病,星驾路次。穆尔平心,不休不悴。险无矜容,商无凌气。

形与务动,志恬道味。

余与夫子,分以情照。如彼清风,应此朗啸。契定一面,遂隆雅好。

弛张虽殊,宫商同调。

无湖之寓,家子之馆。武昌之游,缱绻夕旦。邂逅不已,同集海畔。

宅仁怀旧,用忘侨叹。

晏安难常,理有会乖。之子之性,惆怅低徊。子冲赤霄,我戢蓬黎。

启兴歧路,慨矣增怀。

我闻为政,宽猛相革。体非太上,畴能全德。鉴彼韦弦,慎尔准墨。

人望在兹,可不允塞。

古人重离,必有赠迁。千金之遗,孰与片言。励矣庾生,勉踪前贤。

何以将行,取诸斯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

唐代姚合

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隐隐银河在,丁丁玉漏残。
微风飘更切,万籁杂应难。凤阁明初启,鸡人唱渐阑。
静宜来禁里,清是下云端。我识朝天路,从容自整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发堰上

明代邱云霄

寒光弄熹微,征夫戒晨炊。出门风雨交,结束登前涂。

孤村散烟火,野店开户枢。朔风割人肌,泥泞沾我裾。

石磴悬幽潭,履危念微躯。浮名逐朝烟,短发感隙驹。

羡彼林上禽,枝息鸣呴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是夕阴霾无月诸子酣饮夜分而唐祝两生不至命小奚奏乐侑觞拈韵得中字即席赋

明代胡应麟

曳履南楼兴未终,胡床相对一尊同。霜飞玉宇秋将半,露湿瑶台夜正中。

绕树参差飞倦鹊,衔芦嘹呖坠征鸿。更阑竞奏霓裳曲,谁唤嫦娥出海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正次雪湖韵述怀兼订春游之约 其一

明代谢迁

宦路归仍旧束书,当年遭际本寒儒。休徵又喜先春至,太朴何妨与世殊。

家庆一堂重保锡,岁寒三友试披图。酣馀步健能追鹤,却笑儿孙强欲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残夜怀人

清代吴保初

我本山中客,荒居猿鹤邻。苍茫春色晚,寥落别愁新。

心折远游子,寒惊独夜人。何因遣岑寂,不惜苦吟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世传《水月观音词》,徐师川恶其鄙俗,戏作一首似之)

宋代向子諲

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寄情高远。不与凡尘染。
玉立峰前,闲把经珠转。秋风便。雾收云卷。水月光中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伤足

宋代苏辙

少年谬闻道,直往寡所疑。
不知避碍险,造次逢颠危。
中岁鲍忧患,进退每自持。
长存鄙夫计,未免达士嗤。
前日使胡罢,昼夜心南驰。
中涂冰塞川,滉漾无津涯。
仆夫执辔前,我亦忘止之。
马眩足不禁,拉然卧中坻。
异域非所息,据鞍几不支。
昔尝诵《楞严》,闻有乞食师。
行乞遭毒刺,痛剧侵肝脾。
念觉虽觉痛,无痛痛觉知。
念极良有见,遂与凡夫辞。
我今亦悟此,先佛岂见欺。
但尔不即证,欲往常迟迟。
咄哉后来心,当与初心期。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