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长安夜刺闺,胡骑白铜鞮。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
剑悬三尺鞘,铠累七重犀。督军鸣战鼓,巡夜数更鞞。
侵星出柳塞,际晚入榆溪。秦泾含药鸩,晋火逐飞鸡。
通泉开地道,望敌竖云梯。阴山日不暮,长城风自凄。
弓寒折锦鞬,马冻滑斜蹄。燕旗竿上脆,羌笛管中嘶。
登山试下赵,凭轼且平齐。当今函谷上,唯用一丸泥。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