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哀蝉正咽,掩虚堂、又陨霜前衰叶。小簟轻衾眠未得,况复嫩凉时节。
楚魄难招,吴趋莫问,陈迹如烟灭。沧桑尘事,梦回争忍重说。
百岁能几光阴,断肠分手,两度听啼鴂。锦瑟华年休更数,可奈冰弦都折。
蓟北云孤,淮南草暗,回首成骚屑。潘郎老矣,鬓丝今又将雪。
帘遮昼影,钗剪春痕,香度深深院。玉嬉莺婉。无愁处、小坐钉花床畔。
飞空碎远。看一朵、翠翘难颤。惊梦回、声落高唐,白雨随酥腕。
长记柑筵饮散。遇红兰潮靥,青柳垂眼。唾霏休溅。
飘鸾袖、应是细敲肠断。微音弄钏。料无此、渔阳娇怨。
生晚寒、灯晕妆楼,攲被池人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