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自顾倾城姿,六宫人莫比。薄倖丹青人,使我恨至死。
忽朝嫁我天一方,托身万里何茫茫。宫月歌残杨柳色,梨云梦断罗衣香。
玉容暝对边尘泣,昭阳恩宠何嗟及。云边箭落雁声寒,帐中霜重貂裘湿。
蕃王强妾若尽欢,异域不通言语难。肝肠暗与弦俱断,独抱琵琶向月弹。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