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大哉我公泰山北斗堪相比,大哉我公泽雨恩波不胜指。
惟兹寿考能作人,歌功颂德更无已。溯自前年丁酉春,文甲乡庠初议起。
余家不惜费千金,购地一区为基址。不意创难成更难,当事之人忽中止。
星霜七阅未鸠工,适遇我公临玉趾。自捐鹤俸数百员,鼎力招募重修理。
画栋雕梁壮大观,阖属生童赓孔迩。又蒙开课欲甄陶,举手加额欣然喜。
济济彬彬聚一堂,三千何啻集朱履。玉尺量才新榜开,一经品题作佳士。
佳者益奋拙者勤,争作龙门烧尾鲤。鼓励文风日振兴,吾侪刻意铸金祀。
幸逢岳降在今辰,敢将华祝重申拟。愿我公多福多寿多男子,愿我公万古千秋长如此。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