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高台倚空双突兀,钓丝下坠桐江石。客星惨淡呼不应,片片飞云向人立。
忆昔真龙起新野,百万昆阳碎如瓦。朝端但访赤伏符,泽中那问羊裘者。
逍遥建武垂裳初,乃有物色来菰芦。新衔乍可授谏议,故态宁肯回狂奴。
长啸还归富春濑,采药桐君坐相待。石上明霞照秋水,峰头雪瀑飞寒籁。
箕山颍阳杳莫睹,太息斯人遂千古。方干谢翱两小子,废宅荒坟强为伍。
胡生抗志五岳前,中岁偶落风尘缘。钓竿倘拂紫薇坐,归来与尔共拄东南天。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