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春阳入花骨,疏叶皆昌丰。蓬山足松桧,不作倚市容。
小桃三四花,擢秀冰雪中。頩颜澹无言,绰有林下风。
无人对清赏,似笑华发翁。老来懒寻芳,挂杖无青铜。
不知春色深,但怪风日融。颇闻西郊路,欲作朝霞烘。
何须逐流水,有马如游龙。骑驴哦新句,醒醉同一空。
当年玄都观,葵麦栖残红。却顾此幽绝,萧然对繁秾。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