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仙真治兹山,重阜隐延广。冲奥元气会,运至法灵响。
与世作司命,神宇廓弘敞。及门春雨来,玄感副夙仰。
摩挲晋时树,托身何萧爽。千载抱微息,日月共来往。
欲为黄发期,日待紫芝长。上天垂光彩,月出江海上。
故人不可待,惆怅理归鞅。
中岁抱微痾,乞骸归林下。衣食寡所营,因之学耕稼。
披蓑唾老手,鞭牛自芸耙。四体虽力勤,丰稔荷天借。
壅瓜复畦芋,妻孥获存藉。岂云偕隐沦,聊取禦冬夏。
今春应诏起,楚台策高驾。法家贵深严,迂疏非流亚。
黔黎苟无补,安用积罪骂。次且答皇情,归与旧茆舍。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