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唐代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乡村 写景 田园 抒情 喜悦 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注释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鸂(

创作背景

  贯休是晚唐诗僧,《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组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创作时间是晚春时节,具体年份不详。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

鉴赏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6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 自问

五代袁思古

平生奔走风尘惯,何日不飘摇。少年意气,纵横捭阖,回首无聊。

至今潦倒,雄心壮志,全部都消。安排黄发,栖迟故里,终老渔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癸未清明同八九友伴之玄明村为宋侍御乐庵先生扫墓

明代龚诩

道穷千载乐庵翁,埋没孤坟草莽中。今日我曹来拜扫,纸钱摇曳舞春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咏弓

唐代杨师道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得安肃颜舅书再成哀词

宋代杨杰

安肃书来倍痛伤,痛伤穷苦盛时亡。三千蝉蜕人何处,十载龙山梦一场。

我愧动心非孟子,谁能鼓缶学蒙庄。夜台难寄登科信,泪滴春衫吊夕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杂组 其一

宋代孔平仲

五杂组,垂衣裳。往复来,就桀汤。不获已,剪夏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王侍御子梁见寄

明代谢榛

台畔乌啼夜独醒,忧时不寐向中庭。几看燕峤秋云白,三度梁园春草青。

梦断关河惊过雁,书传南北感浮萍。君才况值艰虞日,骢马归来鬓欲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

清代丘逢甲

江天漠漠纸鸢舞,秋入三阳霁无雨。寒斋独客温乡语,海上桑田农谚古。

客中谁念悲秋人,天涯芳草歌伤春。平生绮习刬除尽,冷落过岭东坡身。

岭外有人吟感遇,丹橘满林写佳句。秋心不冷冬心暖,待起群阳斡元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皇恩 寿表弟韩云卿

元代王恽

临事羡君材,笑予拙宦。待诏云龙更英盼。梦迥孤枕,依旧新丰旅*。明时无寸补、空留恋。绿泛莲波,望高霄汉。洒洒元康济时彦。诸公延誉,莫为骥淹台院。百年安健里、千千算。
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