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物 讽喻 励志 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注释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耸入云。
始道:才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描写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没在“深草里”。

  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 ”,一字千钧,不 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朝赵达夫

杨柳搀春不耐秋,十分憔悴尽风流。水边沙际风烟冷,收拾残阳合暮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乐府古题序 其四

唐代元稹

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外秋兴二首 其一

清代胤禛

路出关山外,秋空日渐高。清霜凝晓旆,寒色透征袍。

风劲飞鹰捷,川长猎骑豪。皇威扬四远,边徼戢弓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尚书许公挽词

明代孙一元

四海哀良弼,百年忆老成。西风吹画翣,落月照丹旌。

相绂怀当日,戎冠识旧名。我为天下念,回首一沾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俗礼歌五首 其三 莫进宝

明代郑文康

莫进宝,莫进宝,进宝书中无可考。妇家有宝当自进,借取夫家亦何好。

古人真宝真可怜,今人假宝徒纷然。妇人孝顺是真宝,进与舅姑无价钱。

呜呼宝兮宝兮无尔献,三日入厨来进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一日同梁何伦黄诸君子集爽然堂鼓琴赏菊

清代李英

日逐少年场,相依麋鹿旁。朱弦挥古调,流水满华堂。

几席花如锦,杯盘橘正黄。淹留归路晚,踏月又冲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林

宋代周端常

一官负弩精神小,两木成林气象清。
且道将军能止渴,正应宰相作和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赵祭酒城东宴集四首 其三

元代乃贤

上东门外杏花开,千树红云绕石台。最怪奎章虞阁老,白头骑马看花来。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