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史·郁郁涧底松

魏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注释
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离离:

赏析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立秋日怡情亭

清代胤禛

亭引微风暑气蠲,碧空如洗净云烟。地饶佳景供清赏,节送新凉称午眠。

几处蝉鸣啁积翠,数行鱼队乐漪涟。谁云秋色多萧瑟,无限青山入目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集古 汉女

金朝李俊民

大边物色更无春,碧玉芳年事冠军。

人世死前惟有别,阳台去作不归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仲昭画竹

明代顾璘

石濑涓涓水,风篁袅袅枝。尘途贪见画,草阁梦题诗。

枕簟横秋薄,樽罍过月迟。苍林殊可老,朱绂果何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闺怨诗二首 其二

南北朝何逊

闺阁行人断,房栊月影斜。谁能北窗下,独对后园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叶太孺人挽章六首 其四

明代胡应麟

惨淡丸熊夕,辉煌冠翟年。宁知蒿里泪,偏洒柏台前。

素翣含霜动,丹旗抱月悬。异时良史笔,阃德照重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道场山

明代孙一元

伏虎昔年寺,塔留雷半焚。我来白日静,钟落青山闻。

乱石开云气,晴池散鸟群。迟回兴不尽,林叶落纷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午睡

宋代郑刚中

藜羹饭脱粟,穷达未须计。
日中困炎曦,到枕即昏睡。
营营百为扰,合眼尽遗弃。
悠然一榻间,烂熟见真意。
欲识太古风,去此不多地。
我愿四海平,圭窦永无事。
夏卧法曹簟,冬梦公孙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丘以敬管句吴山别业

元代王逢

梓潼祠畔敞林扉,隐隐鸡声落翠微。铜篆解将还省署,银鱼忘却挂朝衣。

石崖溜雨藤根白,篱落缘云瓠子肥。想见秋风遂高隐,中原野马正狂飞。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