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书

唐代李商隐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得您恩遇未曾有些许报答,只能空拿着笔砚接受您的虎略龙韬。
自从您传授了我为文的方法后,王祥得到佩刀也不能让我慕羡。

注释
谢书:为表达谢意的书信。
微意:指自己报效恩师令狐楚之意。一毫:比喻极小或很少。
龙韬:古代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战略、军机大事。六韬指文韬、武韬、虎韬、豹韬、龙韬和犬韬。
传衣:谓传授师法或继承师业。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衣钵相传,作为传授佛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此指令狐楚秘授章奏之法。
王祥佩刀:王祥是东汉末年琅邪临沂人,事继母朱夫人,以

赏析

  这是李商隐以诗的形式写给令狐楚的书信。此诗前两句是说诗人幸得令狐楚的看中传授知识却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报答。此时诗人任巡官,当亦兼文字之役。因是节镇,而有“奉龙韬”之喻。这句深执谦谦,自称不德。令狐楚对诗人实有再造之恩,多年的关爱,资助他随计应试,无微不至。自恃文才又颇有些傲气的诗人,面对博学位高的老师自称“空携笔砚奉龙韬”,并非客套,而是心悦诚服。诗的后两句借五祖传衣,比自己得令狐楚章奏真传,心存感激,胜过王祥之得吕虔佩刀。前面的深执谦谦同后面的高自期许看似相矛盾,而对于他们师徒来说却是矛盾的统一。因为前面的谦虚是对博学位高恩师的大恩而言,后面的自信是表示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诗人敢于在短短四句里将两种矛盾对立的思想统一于一篇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十一月,令狐楚亲自指教李商隐和令狐绹一起学今体文,李商隐感激不已。《谢书》可能是李商隐落第之后再受令狐楚太原幕府之聘时为表达谢意而创作的一首诗。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武汉:崇文书局,2015:24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5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春日二首(前首一作上官仪诗)

唐代元万顷

花轻蕊乱仙人杏,叶密莺喧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凤辇迎风乘紫阁,鸾车避日转彤闱。
中堂促管淹春望,后殿清歌开夜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曹氏坟庵在灊皖间蜀僧修静自天柱退居于此

宋代宋庠

出郭屏仆从,取径问樵牧。短松新被冈,青嶂远遮屋。

鸡犬无四邻,日月自两毂。阿师厌机缘,脱迹谢尘俗。

是心大圆明,一室了具足。汲泉烹细芽,支铛炊脱粟。

默坐契从三,诸方付藏六。我来同友生,得饱径眠熟。

稍为微风醒,已叹畏景促。买山知几时,所惜负松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威上人

宋代杨亿

五蕴已空诸漏尽,冢间行道十年馀。
吟成南国碧云句,读徧西方贝叶书。
清论弥天居士伏,高情出世俗流疏。
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遣兴和马公振韵

元代谢应芳

马图毋怪出河迟,世事方如理乱丝。
莲叶有巢龟已老,竹花无实凤仍饥。
篱边艇子供垂钓,林下樵童许看棋。
苜蓿一盘三丈日,山妻白首案齐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改建武侯庙开基宿隆中

明代林光

责任吾侪不可逃,丁宁先筑此基牢。人龙二表开心胆,盘谷千年蔽野蒿。

吼虎忽闻山口震,夜窗流照月儿高。武侯祠宇间关在,招手襄阳几俊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冬同王户曹饶考功刘职方周驾部项光禄登景阳阁

明代卢龙云

良月堪临眺,登楼复景阳。高低连井里,远近见帆樯。

山色微含树,云光傍举觞。相逢须共醉,宁觉在他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人游白云庄二首之二

宋代贺铸

可爱白云翁,前溪檥钓篷。
耕樵一径下,井臼四邻同。
倦宦终何得,余生寄此中。
预烦多种秫,毋使酒杯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钱申仲大夫索四亭诗各赋一首 通惠亭

宋代周紫芝

昔人品淄渑,惠山压东南。谁知十里隔,通此一勺甘。

初不劳箨龙,漫山走嵌岩。方池汲清碧,地脉通溶涵。

瓷瓯落飞雪,石鼎鸣风杉。悬知与佳客,午梦回春酣。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