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下曲

唐代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边塞 战争 同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兵伤亡过半再也不能把家还。
次日早晨收到他们家乡寄来的书信,信中说御寒的衣服已寄出。

注释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参考资料:

1、 张晓蕾 .唐诗精粹 .成都市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 :155页 .
2、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503-504页 .

鉴赏

  此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情况;后两句叙述远在家乡的亲人,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死于战争,依然来信寄物,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赏析

  许浑是中唐诗人,目睹国力衰敝,百姓苦于战乱,所以其笔下的边塞诗以反战题材为主,大多透露出浓重的悲凉色彩。

  诗的内容很好理解。桑干夜战,伤亡过半。“乡信”自然是寄给其中某一位死者,上面说已经把征衣寄了过来。在这看似平白无味的话里,体会出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感情,才是读懂此诗的关键。戍边的丈夫死了,对于在家里苦苦思恋的妻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作为悲剧主角的妻子,竟然全然不知道悲剧的存在,仍然一厢情愿地思念着丈夫,相信他会回来,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赶制无数个日夜满载牵挂饱含爱意的征衣竟寄给了冰冷的尸体!悲剧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身处悲剧而浑不知情的不幸者,不是更让人心酸难言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而作者是否经历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参考资料:

1、 胡光舟.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1998:197-198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5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唐代赵彦昭

夙驾移天跸,凭轩览汉都。寒烟收紫禁,春色绕黄图。
旧史遗陈迹,前王失霸符。山河寸土尽,宫观尺椽无。
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谟。茨室留皇鉴,熏歌盛有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代韩维

一笛西风吹落日,满帆行客背孤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琼南复睹天日送王汝学复任之京

明代陈繗

一方有眼皆观日,尺露无情谩瘴天。风伯到来还扫却,青天白日转依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怀 其三

明代张穆

浮云野鹤自为情,安用公侯识姓名。林有围棋花并落,船非丝管耳常清。

贷钱买石贫犹乐,采药调心癖已成。长笑世情浑欲醉,愿施珠玉向谁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雨

明代韩邦靖

雨到秋深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
滴阶响共蛩鸣切,入幕凉随夜气侵。
江阔雁声来渺渺,灯昏官漏夜沉沉。
萧条最是荆州客,独倚高楼一醉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同欧博士顾舍人南都礼上人过普恩寺访吕山人

明代黎民表

不共凭高送雁群,禅房寂寞对炉熏。高僧杖锡还沧海,倦客题诗寄白云。

古塔风烟当坐隐,长廊钟梵隔花闻。浮生聚散寻常事,来岁壶觞可对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病酒

宋代洪适

三日惟闻煮药声,一中可怕圣之清。移花种竹已得地,逢酒当歌须闭城。

远避霜风严北户,静看朝日满东荣。双螯退步输年少,谁与抽琴作蟹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行四首 其二

清代陈恭尹

万峰谷里村路,独木桥西酒家。对客山翁白发,当垆老妇黄花。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