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唐代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没有家你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
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往事如梦回想昔日为我弄织机。

注释
悼伤:即悼亡,指丧妻。东蜀:即东川,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散关:又称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从军:指赴节度使幕。
鸳机:刺绣的工具。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49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9-710

鉴赏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参考资料: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5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葛洪洞

清代寂镫

山色摇光入袖凉,松根风细茯苓香。局残柯烂人何在,深洞寒云锁夕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安吉天宁寺闻磬

唐代施肩吾

玉磬敲时清夜分,老龙吟断碧天云。
邻房逢见广州客,曾向罗浮山里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林居 其三

明代王廷相

向夕云霞映,苍茫川渚幽。未辞鹑火月,巳近草虫秋。

徵士黄花径,骚人白芷洲。奈林归卧稳,吾道尔同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姚文光

明代陆深

白鹤江头白鹤村,水芳沙暖有名园。溪南九月黄花信,欲觅餐英夜过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赤金峡道中作 其一

清代毕沅

王事程严敢惮劳,旅怀秋气两萧骚。官邮出塞逢迎少,戍堠缘冈结构牢。

风挟塞沙尤觉烈,日来空碛不能高。声灵震叠天山外,绝徼弓檠尽自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琵琶亭

宋代王安国

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云沈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依韵和表臣先春亭

宋代梅尧臣

杂花红间白,远树短参长。
天近春归疾,城高地易凉。
千寻浮远水,五两动连樯。
置酒未终乐,山烟生暝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白云丈室

元代张昱

空门真足了吾生,一到翛然万虑轻。下榻偶然清话久,推窗唯见白云横。

银煎瀹茗沙弥黠,宿火添香侍者清。甚愧主僧知我辈,碧纱窗染待题名。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